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开封唱响文化之美
http://www.hnta.cn 2014/3/18 8:58: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核心提示

    开封从旅游带动到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再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一系列强有力口号的提出,让文化成为开封发展的先导和旗舰。

    八朝古都开封正唱响文化之美,传递文化之韵,释放文化之力。

    柳丝长,柳叶嫩,最是一年景好处;春风暖,春意浓,宋韵流淌满宋都。

    “梨花风起正清明,万株杨柳属流莺”的如画美景正在前方招手,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踏春大巡游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大家的期待中将一一映入我们眼帘。

    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以曾在马年春节两度登上央视直播的小宋城为代表的开封文化项目,引起了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小宋城无疑是“文商旅”综合体的成功范例,这里汇聚了各式各样的开封小吃,小桥流水,蓝天白云,别有洞天,是“开封市民的待客厅”。

    在八朝古都开封,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了经济硬实力。一座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正在中原大地上崛起。

    在2013年上半年的《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发布会上,开封的“文化竞争力”位居全省第一。

    开封旅游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开封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99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5.1%。

    文化园区异彩绽放

    古州桥遗址、孟子游梁祠、刘青霞故居……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内珍贵的文物遗迹如同满天繁星。 
 
    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

    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站位全局高度,以超前的文化理念和高端的文化定位把握开封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打造“全城一景、宋韵彰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目标。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吉炳伟说:“我们把文化旅游作为提升开封形象的新优势,让开封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一批独具开封特色的文化产品,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开封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主要规划为“一城两环八区”。“一城”是把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域建成宋文化主题公园。“两环”是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和以“六河连五湖串十景”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八区”是指龙亭宫廷文化区,开封府、包公祠府衙文化区,大相国寺、延庆观、铁塔公园宗教文化区,鼓楼田字块商业文化区,双龙巷、刘家胡同民俗文化区,清明上河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馆体验展示区,开封县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开封市将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定位为宋文化集中展示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努力打造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把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串起来,编织成一条光芒璀璨的项链,把大宋文化打造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文化品牌。

    即将开工的清明上河城项目,由香港建工集团投资兴建,一期投资60亿元。河南开心一方置地集团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河南建业集团分别投资7.9亿元和1.1亿元建设的铂尔曼五星级酒店和七盛角民俗文化区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强力推动园区文化产业发展。

    “一河两街三秀”耀中原

    从开封多年前的“老三篇”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到“新三篇”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和开封府,再到以“一河两街三秀”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开封文化旅游业历经艰难,破茧成蝶,正在转型升级。

    夜幕降临,春风拂面。古色古香的游船披上喜庆的红绸,从新建成的包公祠码头起航,沿着银光点点的御河从容向北驶去。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游人深深陶醉于“北方水城”、“东方威尼斯”的神韵之中。

    开封书店街以经营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而闻名,综观中国历史上以“书店”命名的街道,国内仅此一家。走进书店街,犹如走进了遗存千年的书院,又像走进了古色古香的画廊。

    鼓楼复建及街景整治工程,让古城人民魂牵梦绕的鼓楼重新“站”了起来,开封鼓楼重放异彩,成为古典时尚的风雅街区。

    浮动在水上的菊花舞台,射出万道金光的宝殿,水面飘来的踏歌少女,美轮美奂的水中明月,万国来朝的宏大场景,灯笼组成的红月亮……清明上河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千年前北宋的市井风俗和繁华盛景,为游客奉上一场超级文化盛宴。

    大型室内演艺剧目《千回大宋》以千年开封历史人文为主线,重点体现开封“水”、“花”、“人”、“城”、“市”等元素,以恢宏之气,再现汴京繁华。

    银基O秀项目是开封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融舞台秀、音乐秀、烟花秀、激光秀于一体。如今,这项韩国丽水世博会的精彩看点重现于开封。

    “一河两街三秀”,是八朝古都开封的城市新地标和文化新名片。重大文化项目对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新文化项目崭露头角

    今年,开封一批新的文化产业项目崭露头角,有些已初具规模,有些在今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将正式亮相,有些将在今年菊花文化节期间推出。

    围绕铁塔制作的光影秀,是全国唯一高科技呈现千年古迹的展示方式;东京极地海洋馆建成营业,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建设中的珠玑巷、守望阁为第27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服务;双龙巷、珠玑巷、皇宋大观等一批民俗文化的东西也仍在发掘,亮点频出。

    铁塔光影秀项目结合开封铁塔的历史文化与佛家文化,赋予铁塔灵语佛缘的主题,利用现代新媒体科技,呈现塔之灵、塔之语、塔之佛和塔之缘,为大众展示人文精神,传颂佛家向善的思想,让游客感受气场,接受佛缘,洁净心灵。

    开封东京极地海洋馆坐落在汴京公园内,总投资1.3亿元,场馆共6层,单层占地15000平方米,是河南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极地海洋馆。海洋馆内有海底隧道、企鹅馆、科普馆、珊瑚礁馆、水母馆、儿童互动馆等分区,趣味性强,有效补充了我市文化产业、服务业和儿童娱乐设施的短板,是开封文化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

    珠玑巷及客家文化展示区建设项目位于龙亭文化产业片区内,占地约91亩。对于客家人来说,珠玑巷是一方神圣的地方,因为在很多人的家谱中都记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珠玑巷迁来的。第27届世界客属大会今年在开封举办。珠玑巷及客家文化展示区项目作为客属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宋文化的一部分而被加以重点扶持,从而吸引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珠玑巷后裔前来寻根。

    夜游开封已成为当前开封的靓丽文化品牌。“一河两街三秀”中,“三秀”主要是在晚上表演,而“一河两街”夜间观赏则更加精彩。再加上铁塔光影秀、天波杨府《忠烈千秋杨家将》和美名远扬的鼓楼夜市小吃,延长了开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了文化旅游集聚发展。

    “文商旅”融合发展

    开封在文化发展模式上不断尝试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一体发展模式,推动了文化的旅游化、旅游的文化化、文化旅游的商业化。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市不鼓励纯文化,不强求讲故事,不拒绝新模式,使景区提升、演艺打造、业态培育、产品调整多轮驱动,百花齐放。包括整个古城在内的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既是文化旅游名城,又是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其下属的9个子公司,各种合作方式都有。

    清明上河园景区始终牢牢把握宋文化主题,景区从房屋、车船、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各类表演节目的编排,都充分反映宋文化特点。特别是园区的经典演艺项目——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进一步深化了宋文化这一主题,也为全市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空间。这种把重要文物点、文化元素与旅游、商业、市场串联起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旅游在文化当中找效益、文化在旅游当中找出路、商业在文化旅游当中寻求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开封文化产业的发展。

    打造新宋风 城市风格

    城市风格彰显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城市。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吉炳伟提出,新宋风城市风格突出借鉴宋代建筑的文化精髓,借鉴传统建筑的形式、符号,运用现代建筑语言,体现古城开封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及时代特征。 

    开封市突出新宋风建筑风格,对古城内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总体要求为“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力求重现宋都古城的风貌和神韵,避免城市化的千篇一律。

    开封以国际视野规划城市,用国际标准建设城市,按国际惯例管理城市,树国际形象营销城市,全面构筑城市国际化的硬件基础、物质形象和功能内涵,努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开封市逐步形成“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新宋风城市风格。

    外在古典,是开封的符号、视觉、色彩,将仿宋作为开封城市建筑基调。内在时尚,是通过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来展现历史文明,用现代化手段让现代人走进历史、拥抱文明、消费文化、改善生活。宋韵彰显,是开封的本色、血脉、骨肉,是开封的本钱。

    开封坚持用“绅士”标准打造城市,让开封有品位、有形象,让城市细微之处见精致,注重城市的精神构建,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和神韵。

    保护古都 留住乡愁

    开封城墙内城市格局、街巷肌理保存完整,城区内分布着大量文物建筑。这些不仅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开封始终将文物保护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里,时刻高扬文物保护的大旗。 

    开封市把古城保护、文化传承作为开封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助推器”,坚持对古城区的空间体系、街巷肌理、文物古迹、建筑风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

    坚持保护重点和保护一般相结合。既保护好古城区56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保护好近200处一般性不可移动文物;既保护好5个环境风貌区和7个历史街区,又保护好50多处单体传统建筑;既保护好风景名胜,又保护好古井、古树等一般遗迹。

    坚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既注重物质文化遗产“形”的保护,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的传承。把官瓷、汴绣、盘鼓等1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着力把清明上河园打造成全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工作,建立传承人制度,兴建了部分专题博物馆。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方面,充分发挥开封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另一方面,反对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过度商业开发、过度开发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封近几年对鼓楼进行了复建,对书店街和鼓楼街两条历史商业街区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使海内外的开封人在这里找到了记忆中的乡愁和回家的感觉。
 
作者:魏东柱 张东伟 通讯员:孙璐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