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栾川县持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政府用于配套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近30亿元,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20亿元民营工矿企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使栾川旅游景区的规模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统领带动栾川经济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
“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钼矿采掘业一直是栾川的支柱产业,栾川矿业占经济总量的85%以上,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一旦出现波折,直接影响栾川发展。
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突破,成了栾川领导者日夜思考的头等大事。在反复考察论证后,2000年,栾川县果断制定了“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主要领导带头抓、四大班子亲自抓,在全县掀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发展旅游业的高潮,开始走上了一条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之路。
1992年,栾川开发第一个景区鸡冠洞时,也许没有人意识到,旅游业能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那时,不少人认为,搞旅游不如开矿。然而,随着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老君山、倒回沟、养子沟等一个个风景区闪亮登场,47个县直单位和33个旅游企业连续3年开展旅游促销,久居喧闹都市的人们被吸引过来。2001年,栾川全县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2011年,栾川全县接待游客6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亿元,占全县GDP的18.7%。
栾川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给百姓带来了财富,也给旅游界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和创新。这种由政府主导,通过聚焦式发展迅速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以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受到旅游界高度关注,被称为“栾川模式”。
按照“旅游坐标”发展相关产业
如今,栾川把旅游业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栾川,不管什么产业都会自觉地按照“旅游坐标”开展工作:
农业和旅游、生态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让公司、业主来租赁,原来种玉米、种麦子,现在种木本中药材、经济林,又能采摘,又能观光,让栾川农业变成观光农业。
工业建设不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还考虑工业本身是否可以带来旅游经济,促使工业提升转型,使工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县城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均按旅游要求来做,将全县的建筑打造成整体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栾川县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区前茅。全县34万人口中,直接、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0.8万。与8年前“栾川模式”提出时相比,33%的农民就地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
做好四篇文章引领旅游发展
对于旅游业如何更好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栾川的决策者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
在去年召开的栾川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表示,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城市、乡村、景区、节会四篇文章,努力发挥旅游引领作用
在城市方面。抓住洛栾高速公路2012年年底建成通车的机遇,把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城东部新区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把东部新区打造成产城融合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同时,大力实施县城“霓虹工程”和山体、水系亮化工程,把栾川夜景变成旅游人群休闲体验的“大舞台”。
在小城镇升级改造方面。主动研究丰富小城镇的文化内涵,把各地特有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引入、展现到小城镇中,将14个乡镇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
在景区方面。大力支持老君山山顶、庙宇改建,滑雪场听雪湖大酒店和冰雪文化生态园项目,重渡沟家庭宾馆改造,九龙山温泉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在节会方面。办好伏牛山滑雪节、老君山文化旅游节、消夏养生避暑节、金秋红叶节等节会活动,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扩大影响,唱火栾川旅游四季歌。
- 洛阳:为旅游注入文化魂 2012-12-11 9:50:43
- 洛阳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明年将升格为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 2012-12-7 15:23:27
- 洛阳将举办“白云山杯”洛阳新生代院校导游大赛 2012-12-6 15:26:43
- 洛阳市公开征集牡丹元素应用创意设计方案 2012-12-6 9:20:34
- 洛阳市旅游局开展2012年导游培训活动 2012-12-4 14:46:2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