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济源旅游:“美丽产业”添彩“美丽中国”
http://www.hnta.cn 2012-12-5 9:18: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明确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旅游产业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承载着重要作用,是济源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按照打造“美丽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的总体思路,济源市旅游局扎实开展宣传营销、项目建设、服务提升、产业融合等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济源市先后被评为“河南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和“河南旅游强市”。

一、 美丽营销营造济源形象之美
    坚持“节庆带动、务实营销、区域合作、品牌提升”的营销战略,集中打造“济源山水好”旅游品牌,重点繁荣周边市场,以旅游形象提升促进城市形象提升。先后组织“济源山水好”山东行、山西行、陕西行、河北行、北京行系列宣传推介活动30余次;成功举办王屋山登山节、5.19中国旅游日系列庆祝活动、小浪底观瀑节、小沟背女娲文化节等大型活动10余次;加强主流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探索旅游直通车、公交车体、旅游专列、户外俱乐部等形式宣传。通过强力宣传,旅游经济以年均30%以上的增幅迅速发展,大型团队接待增幅超过40%,以山水美景为美丽载体,塑造了美丽济源城市形象,充分发挥了旅游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 美丽工程塑造济源品位之美
    按照景区观光游、乡村休闲游、都市度假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坚持“服务督导改制景区、协调指导民营景区、政策引导新开发景区”的原则,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济源旅游发展硬实力。完成项目建设投资近2亿元,黄河三峡玄天洞二期、300人大型游船、岩洞漂流,小沟背南天门滑道、鳌背山娲皇庙、逍遥岭水上游乐场,九里沟游高标准步道、济渎庙文化长廊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九里沟旅游公路和禅堂山隧道、小沟背生态停车场等项目顺利推进;王屋山、小浪底5A景区创建,小沟背4A景区创建全面展开。大好河山休闲旅游产业带初现雏形,阳下路84户“农家乐”泰山村杜八联广场、留庄村葫芦舟码头、黄河人家农家宾馆、小沟背“愚公民居”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全新亮相。王屋山休闲农业度假村、小浪底宇通会议度假中心、王屋山林山漂流、西霞湖水世界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招商项目落户济源。“美丽景区工程”、“美丽乡村工程”的实施,推进了济源城乡一体化进程,展示了“城即是景、景即是城”的“市域全景”美丽济源品位。

三、 美丽服务创造济源品质之美
    打响“让每位游客在济源都有好心情”的服务品牌,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监督之中、寓管理于整顿之中”的原则,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先后举办导游员、统计员、信息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培训40余期2000余人次;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百日提升”、“满意杯旅游服务质量竞赛”和景区百日整治提升活动,提升了景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完善道路标识标牌,在过境高速和市区主干道增设旅游标识牌200余块,为入济游客提供了便捷服务;小浪底景区“感动式”服务引发媒体关注;世纪酒店顺利晋升四星级酒店,雅士达酒店被命名为我市首家“6C”管理样板店,王海霞被评为全国导游员。旅游从业人员成为“美丽产业”的“美丽使者”,通过温馨服务展现了济源旅游的超值品质。

四、 互动融合打造发展格局之美
    按照“融合一产、延伸二产、拉动三产”的发展思路和“立足周边、融入热点、对接产城”的发展理念,加大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和项目整合,构建“大旅游圈”,打造“大产业链”,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大好河山休闲产业带,建设道教文化长廊,提升“农家乐”,与新型社区建设融合发展;在玉川、虎岭、高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旅游与参与式体育运动融合,引进林山漂流、滑草、滑雪和西霞湖水上运动项目;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庙会资源,变济渎庙、黄河三峡、五龙口庙会为旅游节事活动;加强区域融合,与河北、河南、山西11市建立了红色旅游联盟,与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联合推出大黄河旅游线路;加强项目融合,规划建设南太行旅游环线和九里沟、小沟背等景区与晋城毗邻景区的旅游连接道路;城市建设融入济源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作者:卫艳萍、王利敏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