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平顶山:对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几点思考
http://www.hnta.cn 2012-11-8 8:53:0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平顶山市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将平顶山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这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实践证明,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创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会发展进步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平顶山市形象、增进交流、扩大开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前不久,通过评审的《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提出,通过实施“核心吸引+城市气质+产品体系”的三大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初步建成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定性还是定量分析,平顶山市当前发展状况与建成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要素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产业不发达;核心吸引物包装整合不到位、产品链条不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不匹配、品牌知名度和服务水平不高。但是,也应看到,平顶山市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不仅有潜力,更有实力。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单体达到4200多个,位居全省第二,是中原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特别是“山、佛、汤、寺”组合度之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绝无仅有。二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平顶山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

    更新发展理念。一要以转型发展的视野看待旅游目的地建设。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明确抓旅游目的地建设,就是抓经济、抓开放、抓城市建设;就是抓发展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要以产业融合的观念支持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以旅游、商务等服务业为支柱,综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大战略,不仅需要文化、建设、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融合发展,还需要发展改革、商务、财政、金融、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大力支持,提供帮助。三是要以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理念高标准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科学规划、强力开发我市优质旅游资源,形成平顶山市的核心吸引力。

    优化发展环境。要把核心旅游景区、生态宜居城市、休闲购物中心、魔术演艺节目、温泉盐浴养生、特色美食总汇等要素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各县域城区的旅游功能,彰显整个城市的旅游特色;促进市区与县域之间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特色旅游景区群和旅游产业带,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充分考虑旅游旺季和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时的游客需求,为来平游客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认真受理各种投诉,严厉打击坑骗游客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快旅慢游”是现代生活对旅游的客观要求。围绕这一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至重点旅游区(点)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升景区内部道路交通状况;增加旅游客运车辆的投放,开通市区与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专线车,形成旅游客运网络;在市区和风景区建设一批高标准旅游度假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发建设若干个农副产品、纺织服装、装饰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特色交易市场,从吃、住、行、购等各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吸引外地游客。

    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平顶山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旅游目的地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发挥平顶山市历史文化优势,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鼓励、扶持重点旅游景区设立旅游文化表演中心,整合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努力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精品。重点培育拓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信息服务业、旅游健康保健业、旅游文化创意业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综合体,提升平顶山旅游集群化发展水平。

    开展宣传推介。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宣传产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至关重要。必须树立“酒香还怕巷子深”的新观念,积极进行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平顶山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员工队伍不稳定,缺少本土中、高级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这将会严重制约旅游目的地建设。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人才队伍这个“软实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作者:张风岭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