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学:大力构建中国邮轮旅游大发展新格局
http://www.hnta.cn 2015/10/16 10:17:11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邮轮旅游转型升级,大力构建新时期邮轮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国家旅游局在上海召开全国邮轮旅游推进会,这在我国旅游和邮轮发展史上还是首次。之所以将首次召开的这个会议界定为“推进会”,主要是因为由国家旅游局、沿海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到今天已经是第十届了。
百年大业,十年筑底。十年来,邮轮旅游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但在摇摆中却依然坚定,在曲折中却依然坚持,十年发展已使邮轮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思想认识上,我们从冷淡陌生到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上,我们从东拼西凑到瞄准国际,在市场规模上,我们从微乎其微到全球第八;在管理规范上,我们从一片空白到初具体系;在国际交流上,我们从偏安一隅到全球重要市场。据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邮轮运营466航次,同比增长15%。全国出入境邮轮游客 172.34万人次,同比增长43%,较亚太地区高20个百分点。2014年乘坐邮轮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为148万人次,占亚洲邮轮市场总量的4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八大邮轮旅游客源国。
在邮轮旅游的起步发展过程中,两部门和地方政府创办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搭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推进会的根本目的是在十年邮轮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邮轮旅游向更好水平、更高阶段、更大格局进行转型升级。
本次邮轮旅游推进会和第十届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因此,在参会人员上,既有15个沿海省区市旅游部门的负责同志和35个港口城市的代表,也有参加产业发展大会的企业界、学术界的代表,也有来自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在议程内容上,既有峰会和论坛侧重研讨的外“形”,又有部署和推进具体工作的“魂”。可以说,是形神兼备、供需一体的一次研讨会和工作会。各方在一起做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会议开得很成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长乏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之所以选择此时召开推进会议,同时说明我们对经济发展大势充满必胜的信心,中国经济正在调转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此,我们也明确告知大家,中国旅游业始终呈现出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仍是旅游产业的主要矛盾。经初步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0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消费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个百分点;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1.87亿人次,同比增长8.3%,出境旅游88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8个百分点。
可以说,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这必将为未来十年邮轮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为此,必须提早谋划部署。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邮轮旅游将再次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十年”。按照国际邮轮发展经验,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邮轮运输开始起步,达1万—4万美元时,邮轮运输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部分沿海省市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邮轮旅游快速发展的条件。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2-1.5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将达到6亿-8亿人,我国将整体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居民人均出游将达到5次以上。如此大规模的潜在旅游消费人群,必将形成巨大的邮轮旅游消费市场,成为推动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预计到2020年,全国出入境邮轮旅游将突破350万人次,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规模的邮轮市场。
其次,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将形成更大发展格局。2012年,我率领中国邮轮旅游代表团出席了在迈阿密举行的第28届世界邮轮大会,这是中国首次派遣官方代表团与会,也是世界邮轮产业的舞台首次出现中国的身影。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邮轮旅游发展。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要建设邮轮母港,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增开国际邮轮航线。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等。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立国内大型邮轮研发、设计、建造和自主配套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造船企业研发制造大中型邮轮。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形成由邮轮母港、始发港、访问港组成的布局合理的邮轮港口体系,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到2020年,全国建成10个邮轮始发港。
再次,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将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邮轮旅游综合性强,产业链条长,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据统计,邮轮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例高达 1∶10至1∶14,即每1美元造价的邮轮能为上下游关联产业带来10美元至14美元的经济收益。发展邮轮旅游不仅能有效缓解产能过剩,还可带动邮轮设计与制造、港口运输业、旅游服务、批零贸易、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邮轮旅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上海提出“十二五”末争取邮轮产业总体贡献达到150亿元到200亿元。邮轮旅游已成为许多沿海旅游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新领域,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最后,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必将迈向邮轮经济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及各级旅游部门和相关方面积极推动邮轮经济大发展。国家旅游局启动全国邮轮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支持上海、天津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等知名国际邮轮集团已在中国注册设立公司,并在中国开展物资采购、联合办学等,嘉年华与中船签署联合制造邮轮的合作协议,明年地中海邮轮、挪威邮轮也将进入中国;国内的海航、携程等旅游企业也在积极发展邮轮船队。在沿海省市政府方面,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邮轮经济,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初步形成了上海“一港两地多点发展”邮轮母港形态布局等;天津市政府制定了《邮轮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和《天津市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海南省启动了邮轮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三亚市制定了邮轮停靠奖励政策等。这些神话邮轮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必将再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中国的邮轮时代注定要到来,中国必将在世界邮轮旅游发展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为迎接中国邮轮旅游的新时代,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将立足长远、立足产业、立足需求、立足融合,将会同相关方面,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培育邮轮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传统经济普遍面临困难,传统旅游产品诸多将完成生命周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大势下,陆地旅游已异常火爆,基本形态的休闲业井喷发展,适应多种人群、各类组合出游方式的海上旅游注定成为出行的向往,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陆地旅游产品建设虽供给仍不能满足需求,但必定取得可观的成就,而以滨海为特征的海上产品规划建设,才刚刚拉开序幕。各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把滨海旅游产品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邮轮经济的产品供给作为旅游经济的新动力,要落实国家加强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消费的重大部署,制定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政策措施;要搞好邮轮游艇产业经济落地,力求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占有一席之地;要着力增强邮轮经济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求得邮轮业态从无到有的稳步发展。
二是落实发展规划推进邮轮旅游发展。我们将尽快出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从需求的角度,从目前可认识的问题入手,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指导原则、基本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品建设、业态培育、政策框架等进行统筹设计,切实保障和促进中国邮轮旅游健康发展。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研究,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综合配套政策,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邮轮旅游标准体系。
三是加快邮轮游艇文化的普及。中国是海洋大国,要不断增强国人的蓝色国土意识,增强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的理念。邮轮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邮轮文化。海上文化的成熟,有利于邮轮游艇的发展;日益丰富的邮轮文化,有利于邮轮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共同承担责任,加强科普,不断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邮轮文化知识,认识市场的潜力,了解产品的优势,分享邮轮游艇的幸福,文明规范的消费邮轮产品,使之成为生活方式并为更多人接受。我们将积极支持邮轮旅游企业设计和开发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邮轮产品,打造富有特色的邮轮航线和邮轮目的地。并根据中外旅客文化习惯、消费特征,优化邮轮休闲、娱乐、运动等服务功能,为游客登船到下船全过程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邮轮旅游休闲服务。
四是推进邮轮运营与设计制造相结合。目前,中国的邮轮旅游还处于“借”船出海和“借”船入海的阶段,世界邮轮旅游大家庭中还没有一艘中国企业生产乃至设计、研发的大型邮轮。现今,中国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造船工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我们愿意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积极推动国内有实力的造船企业与国外邮轮设计、建造企业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与国际邮轮配套企业深化交流合作,逐步构建国内邮轮专业化配套体系,逐步开拓国际主流邮轮建造市场。目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意大利坎蒂尼邮轮船厂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已拉开国际资本投资邮轮装备制造业的序幕。
五是坚持邮轮旅游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目前,世界大型邮轮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这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国外邮轮旅游的先进开发、运营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从旅游入手积极向邮轮产业链的上下端延伸,培育和形成我国自己的邮轮经济体系。我们将继续鼓励国际邮轮公司开辟更多中国母港航线,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挂靠中国港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邮轮跨国经营,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并购国外邮轮设计研发机构,提升我国邮轮旅游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增强我国邮轮旅游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六是加快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我们将鼓励国内高校加强邮轮旅游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与国外专业机构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培养邮轮旅游业发展所亟须的邮轮经营管理、邮轮旅游销售、邮轮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多层面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邮轮行业教育培训体系。
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大有可为,国家旅游局愿意与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共同携手,积极抢抓机遇,推动转型升级,构建中国邮轮旅游大发展的新格局!
百年大业,十年筑底。十年来,邮轮旅游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但在摇摆中却依然坚定,在曲折中却依然坚持,十年发展已使邮轮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思想认识上,我们从冷淡陌生到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上,我们从东拼西凑到瞄准国际,在市场规模上,我们从微乎其微到全球第八;在管理规范上,我们从一片空白到初具体系;在国际交流上,我们从偏安一隅到全球重要市场。据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邮轮运营466航次,同比增长15%。全国出入境邮轮游客 172.34万人次,同比增长43%,较亚太地区高20个百分点。2014年乘坐邮轮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为148万人次,占亚洲邮轮市场总量的4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八大邮轮旅游客源国。
在邮轮旅游的起步发展过程中,两部门和地方政府创办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搭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推进会的根本目的是在十年邮轮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邮轮旅游向更好水平、更高阶段、更大格局进行转型升级。
本次邮轮旅游推进会和第十届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因此,在参会人员上,既有15个沿海省区市旅游部门的负责同志和35个港口城市的代表,也有参加产业发展大会的企业界、学术界的代表,也有来自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在议程内容上,既有峰会和论坛侧重研讨的外“形”,又有部署和推进具体工作的“魂”。可以说,是形神兼备、供需一体的一次研讨会和工作会。各方在一起做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会议开得很成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长乏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之所以选择此时召开推进会议,同时说明我们对经济发展大势充满必胜的信心,中国经济正在调转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此,我们也明确告知大家,中国旅游业始终呈现出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仍是旅游产业的主要矛盾。经初步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0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消费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个百分点;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1.87亿人次,同比增长8.3%,出境旅游88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8个百分点。
可以说,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这必将为未来十年邮轮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为此,必须提早谋划部署。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邮轮旅游将再次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十年”。按照国际邮轮发展经验,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邮轮运输开始起步,达1万—4万美元时,邮轮运输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部分沿海省市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邮轮旅游快速发展的条件。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2-1.5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将达到6亿-8亿人,我国将整体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居民人均出游将达到5次以上。如此大规模的潜在旅游消费人群,必将形成巨大的邮轮旅游消费市场,成为推动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预计到2020年,全国出入境邮轮旅游将突破350万人次,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规模的邮轮市场。
其次,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将形成更大发展格局。2012年,我率领中国邮轮旅游代表团出席了在迈阿密举行的第28届世界邮轮大会,这是中国首次派遣官方代表团与会,也是世界邮轮产业的舞台首次出现中国的身影。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邮轮旅游发展。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要建设邮轮母港,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增开国际邮轮航线。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等。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立国内大型邮轮研发、设计、建造和自主配套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造船企业研发制造大中型邮轮。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形成由邮轮母港、始发港、访问港组成的布局合理的邮轮港口体系,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到2020年,全国建成10个邮轮始发港。
再次,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将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邮轮旅游综合性强,产业链条长,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据统计,邮轮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例高达 1∶10至1∶14,即每1美元造价的邮轮能为上下游关联产业带来10美元至14美元的经济收益。发展邮轮旅游不仅能有效缓解产能过剩,还可带动邮轮设计与制造、港口运输业、旅游服务、批零贸易、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邮轮旅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上海提出“十二五”末争取邮轮产业总体贡献达到150亿元到200亿元。邮轮旅游已成为许多沿海旅游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新领域,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最后,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必将迈向邮轮经济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及各级旅游部门和相关方面积极推动邮轮经济大发展。国家旅游局启动全国邮轮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支持上海、天津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等知名国际邮轮集团已在中国注册设立公司,并在中国开展物资采购、联合办学等,嘉年华与中船签署联合制造邮轮的合作协议,明年地中海邮轮、挪威邮轮也将进入中国;国内的海航、携程等旅游企业也在积极发展邮轮船队。在沿海省市政府方面,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邮轮经济,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初步形成了上海“一港两地多点发展”邮轮母港形态布局等;天津市政府制定了《邮轮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和《天津市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海南省启动了邮轮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三亚市制定了邮轮停靠奖励政策等。这些神话邮轮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必将再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中国的邮轮时代注定要到来,中国必将在世界邮轮旅游发展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为迎接中国邮轮旅游的新时代,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将立足长远、立足产业、立足需求、立足融合,将会同相关方面,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培育邮轮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传统经济普遍面临困难,传统旅游产品诸多将完成生命周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大势下,陆地旅游已异常火爆,基本形态的休闲业井喷发展,适应多种人群、各类组合出游方式的海上旅游注定成为出行的向往,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陆地旅游产品建设虽供给仍不能满足需求,但必定取得可观的成就,而以滨海为特征的海上产品规划建设,才刚刚拉开序幕。各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把滨海旅游产品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邮轮经济的产品供给作为旅游经济的新动力,要落实国家加强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消费的重大部署,制定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政策措施;要搞好邮轮游艇产业经济落地,力求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占有一席之地;要着力增强邮轮经济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求得邮轮业态从无到有的稳步发展。
二是落实发展规划推进邮轮旅游发展。我们将尽快出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从需求的角度,从目前可认识的问题入手,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指导原则、基本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品建设、业态培育、政策框架等进行统筹设计,切实保障和促进中国邮轮旅游健康发展。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研究,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综合配套政策,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邮轮旅游标准体系。
三是加快邮轮游艇文化的普及。中国是海洋大国,要不断增强国人的蓝色国土意识,增强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的理念。邮轮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邮轮文化。海上文化的成熟,有利于邮轮游艇的发展;日益丰富的邮轮文化,有利于邮轮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共同承担责任,加强科普,不断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邮轮文化知识,认识市场的潜力,了解产品的优势,分享邮轮游艇的幸福,文明规范的消费邮轮产品,使之成为生活方式并为更多人接受。我们将积极支持邮轮旅游企业设计和开发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邮轮产品,打造富有特色的邮轮航线和邮轮目的地。并根据中外旅客文化习惯、消费特征,优化邮轮休闲、娱乐、运动等服务功能,为游客登船到下船全过程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邮轮旅游休闲服务。
四是推进邮轮运营与设计制造相结合。目前,中国的邮轮旅游还处于“借”船出海和“借”船入海的阶段,世界邮轮旅游大家庭中还没有一艘中国企业生产乃至设计、研发的大型邮轮。现今,中国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造船工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我们愿意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积极推动国内有实力的造船企业与国外邮轮设计、建造企业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与国际邮轮配套企业深化交流合作,逐步构建国内邮轮专业化配套体系,逐步开拓国际主流邮轮建造市场。目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意大利坎蒂尼邮轮船厂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已拉开国际资本投资邮轮装备制造业的序幕。
五是坚持邮轮旅游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目前,世界大型邮轮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这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国外邮轮旅游的先进开发、运营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从旅游入手积极向邮轮产业链的上下端延伸,培育和形成我国自己的邮轮经济体系。我们将继续鼓励国际邮轮公司开辟更多中国母港航线,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挂靠中国港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邮轮跨国经营,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并购国外邮轮设计研发机构,提升我国邮轮旅游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增强我国邮轮旅游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六是加快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我们将鼓励国内高校加强邮轮旅游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与国外专业机构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培养邮轮旅游业发展所亟须的邮轮经营管理、邮轮旅游销售、邮轮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多层面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邮轮行业教育培训体系。
未来十年,中国邮轮旅游大有可为,国家旅游局愿意与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共同携手,积极抢抓机遇,推动转型升级,构建中国邮轮旅游大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吴文学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李金早:中国旅游业正在调整变革 迎黄金发展期 2015/10/14 10:01:12
- 张枫逸:景区退出机制应常态化 2015/10/13 11:22:10
- 李金早:关心导游要从具体事情抓起 2015/10/12 11:11:44
- 肖余恨:净化消费环境,真的这么难? 2015/10/10 10:56:39
- 蒋依依:旅游合作赋予中美关系新内涵 2015/9/30 1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