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旅游 B2B 平台的法律风险防范
http://www.hnta.cn 2016/11/30 16:07:45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
    近期优客网、天天旅交会等旅游 B2B 平台接连传出“卷钱跑路” 的消息,几乎牵动着中国每一家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神经,身 处其中的地接社(供应商)和组团社(分销商)恐怕更是苦不堪言, 甚至有人预言“所有旅游B2B都会走向末路”。本文将根据有关 媒体报道,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简要分析旅游 B2B 平台可能出现 的法律风险并提示防范措施。


    一、旅游 B2B 平台的违约与违法

    1. 合同违约的风险。传统的旅行社交易模式,是由组团社与地 接社直接交易。旅游 B2B 平台出现之后,利用便捷的技术、优厚 的返利等手段吸引旅行社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并结算团款。平台分别 与双方签订合同,约定团款支付期限等重要内容。然而,为了快速 占领市场,大多数平台都陷入了“补贴→扩张→融资→再补贴→再 扩张”的循环之中,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既兑现不了补贴的承诺, 又没钱支付团款,必然导致合同违约。对于现金流需求较高的供应 商而言,平台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团款,是最大的交易风险。

    2. 刑事犯罪的可能。如果平台不是因为资金周转不开导致不能 履行合同义务而违约,而是平台的管理者将团款等资金挪作他用, 则涉嫌刑事犯罪。尽管媒体用“卷钱”“跑路”等字眼来吸引读者, 但现在就判定平台管理者挪用资金还尚早,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调 查,依法对公司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后,才能确定其是否构成相关罪名。

    3. 涉嫌不正当竞争。据媒体报道,有平台为了吸引供应商和分 销商,轮番提高补贴率,返利比率甚至超过了旅游产品的毛利。对 平台使用者的高补贴,往往意味着平台本身在负债做生意,有可能 触及法律的红线。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 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平台之间 这种不惜成本比拼补贴率的做法,就属于法律禁止的低价倾销不正 当竞争。

    二、旅游 B2B 平台的风险防范措施
    1. 针对平台参与者。
平台有风险,参与需谨慎。第一,地接社和组团社应根据实际 需要,通过平台进行交易,而不应盲目地被高额补贴所引诱;第二, 一旦有确切证据证明平台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 金等情形,以致存在不能按约结算团款的可能,供应商有权行使不 安抗辩权,即中止履行合同并不承担违约责任;第三,平台出现违 约后,平台参与者应通过协商、诉讼等方式来解决争议,如果平台 宣布破产,还应积极准备证据、申报债权,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2. 针对平台。
    规则要严谨,防止被利用。第一,平台与平台参与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严谨,否则被别有用心之人找到漏洞,会给平台造成巨大 损失;第二,平台的规则应不断完善,加重平台参与者恶意刷单赚 取返利等违规行为的成本,比如要求其支付高额违约金并有权单方 立即解除合同等;第三,引入第三方监管资金,降低资金被挪用的 风险,主要为了避免平台管理者或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团款等 专项资金用于个人使用或对外投资。
    3. 针对平台投资者。
    先尽职调查,再理性投资。第一,投资者在投资平台之前一定 要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对平台的财务状况和背景情 况进行审计和调查;第二,如果投资之后,投资者发现平台有故意 夸大市场占有率等欺诈行为,还有权请求法院撤销投资协议,避免 损失扩大。
    综上,旅游 B2B 平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 风险,有些风险很难控制,比如企业高速扩张背后的资金隐患,但有 些风险可以防范,比如合同的漏洞。所以,首先应制定好规则,通过 规则来约束交易各方,进而控制交易风险。同时,需要平台各方具备 契约精神,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否则再好的规则也是废纸一张。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