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局到旅发委,如何避免“换牌子不换体制”
http://www.hnta.cn 2016/9/1 15:49:36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次
当前,由旅游局向旅发委的改革渐成潮流。从2009年海南旅游局更名以来,至今已有近10个省份将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从旅游局向旅发委的转变,一是由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也就是从政府的下属机构升级为政府的一部分,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地位进一步提升。二是原有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品牌营销等职能不变,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增强。一些主要部门负责人在旅发委兼任副主任,嵌入领导集体里,有助于实现更为系统的决策,有效协调涉旅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为规避“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的隐忧,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表里如一、外围突破。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既有“表”的改革,也有“核”的改革。机构整合、名称改变是改革的表面,而职能转变则是改革内核。从旅游局向“旅发委”的改革,部分地区还停留在表面名称改变、核心职能变化不大的阶段。职能分散、审批程序复杂、多头管理情况依然突出,旅发委的综合协调职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与旅游大产业相比较,改革后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仍是个小部门。未来改革推进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处在内核的旅游主管部门,而是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外围部门。如何让这些部门理解旅游法、理解旅游产业融合,将旅游产业融合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并使之制度化、可问责化,还需下大力气。
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与地方旅游业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仅仅是为改革而改革,或是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经验,而是要以强化市场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重点和优先顺序,明晰职能转变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充分适应全域旅游下市场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在保留或撤销传统旅游局的基础上,成立级别更高的、整合各部门功能的旅游委员会等模式,同样值得借鉴。如成立半实质执行机构的杭州模式,在原有旅游局职能的基础上成立旅游委员会,赋予旅游主管部门对园林文物、贸易、工商、旅游度假区、商业资产公司、旅游集团、西湖博览会办公室等机构的协调功能、风景区管理职能、资源整合功能。
三是强化激励、财权保障。继续完善已有奖励措施,如对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给予资金奖励,在有关旅游重大活动和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等。此外,可借鉴云南等地经验,在拓展部门层次、增加事权的同时,赋予与之对应的财权。如云南省旅发委掌握着旅游财政大权,省旅游发展资金在现有每年2亿元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每年再增加1亿元,到2017年达到7亿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在2000万元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每年增加1000万元,到2017年达到7000万元;各地州市县的旅游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规划、旅游城市综合体规划、智慧旅游等费用都需要到省旅发委申请,而这些资金的审批、下放和核查都由省旅发委监控,这有利于由上到下、由省级到州市逐步推进基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四是目标清晰、推进有力。当务之急要积极推动“1+3+N”的旅游管理体制创新。“1”是推动建立综合协调性强的旅游管理机构,“3”是推动设置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所和旅游巡回法庭等专门机构,“N”是推动建立与各部门职能相互包容衔接的各种旅游发展制度。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推动旅游改革创新。旅游体制改革创新不是由旅游部门牵头的改革,而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要取得实效,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相关部门力量整合起来,共同研究哪些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突破和协调现有利益格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为规避“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的隐忧,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表里如一、外围突破。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既有“表”的改革,也有“核”的改革。机构整合、名称改变是改革的表面,而职能转变则是改革内核。从旅游局向“旅发委”的改革,部分地区还停留在表面名称改变、核心职能变化不大的阶段。职能分散、审批程序复杂、多头管理情况依然突出,旅发委的综合协调职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与旅游大产业相比较,改革后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仍是个小部门。未来改革推进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处在内核的旅游主管部门,而是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外围部门。如何让这些部门理解旅游法、理解旅游产业融合,将旅游产业融合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并使之制度化、可问责化,还需下大力气。
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与地方旅游业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仅仅是为改革而改革,或是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经验,而是要以强化市场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重点和优先顺序,明晰职能转变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充分适应全域旅游下市场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在保留或撤销传统旅游局的基础上,成立级别更高的、整合各部门功能的旅游委员会等模式,同样值得借鉴。如成立半实质执行机构的杭州模式,在原有旅游局职能的基础上成立旅游委员会,赋予旅游主管部门对园林文物、贸易、工商、旅游度假区、商业资产公司、旅游集团、西湖博览会办公室等机构的协调功能、风景区管理职能、资源整合功能。
三是强化激励、财权保障。继续完善已有奖励措施,如对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给予资金奖励,在有关旅游重大活动和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等。此外,可借鉴云南等地经验,在拓展部门层次、增加事权的同时,赋予与之对应的财权。如云南省旅发委掌握着旅游财政大权,省旅游发展资金在现有每年2亿元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每年再增加1亿元,到2017年达到7亿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在2000万元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每年增加1000万元,到2017年达到7000万元;各地州市县的旅游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规划、旅游城市综合体规划、智慧旅游等费用都需要到省旅发委申请,而这些资金的审批、下放和核查都由省旅发委监控,这有利于由上到下、由省级到州市逐步推进基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四是目标清晰、推进有力。当务之急要积极推动“1+3+N”的旅游管理体制创新。“1”是推动建立综合协调性强的旅游管理机构,“3”是推动设置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所和旅游巡回法庭等专门机构,“N”是推动建立与各部门职能相互包容衔接的各种旅游发展制度。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推动旅游改革创新。旅游体制改革创新不是由旅游部门牵头的改革,而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要取得实效,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相关部门力量整合起来,共同研究哪些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突破和协调现有利益格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旅游共享经济有哪些特点 2016/9/1 15:57:45
- 旅游业火力全开,追随VR和全景视频营销大潮 2016/9/1 15:53:49
- 新加坡是如何做商务旅游的生意? 2016/8/31 9:54:19
- “网约导游”来是来了 真的靠谱吗? 2016/8/31 9:49:04
- 奥运热潮未退 体育旅游如何摆脱“叫好不叫座” 2016/8/31 9: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