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内新闻 >> 正文
河南博物院《中原藏珍》获评“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
http://www.hnta.cn 2020/10/30 9:37:15 来源:河南博物院 点击: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结果揭晓,由河南博物院倾力打造的短视频纪录片《中原藏珍》成功入选。 

  《中原藏珍》系列视频由河南博物院独家策划、拍摄制作、推送展播,以聚焦展现文物原貌品相和专家解读文物背后故事为主要传播内容。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推广,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文博领域奉献社会的系列历史文化类视频力作。 

  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中原藏珍》

  在信息化时代,展厅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是网络空间是无限的。《中原藏珍》推出目的就是把文物以短视频的形式,让观众在家里、在路上、在任何地方,更加便捷的了解中原历史、中原文化。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开源和繁盛之地,作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17多万件(套)。让更多民众能欣赏到河南地区难得一见的“国宝”风貌,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划,高质量摄制推出百集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让人们随时随地零距离与文物“对话”,感受珍贵文物的恒久魅力,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博物院影响社会的物理空间,并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河南厚重历史,彰显河南人的文化自信。

  多种视频形式讲述文物故事

  从2019年1月以来,《中原藏珍》系列视频以聚焦展现文物原貌品相和专家解读文物背后故事为主要内容,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文博领域奉献社会的专题系列历史文化视频精品力作。为全面展现文物价值、内涵,2019年6月,《中原藏珍》再度升级,推出了10分钟以内《中原藏珍·讲述》系列长视频,通过专家深度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展现河南厚重历史文化,不断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考究的选题,前沿的拍摄技术

  筹建团队、加大投入、高标准拍摄是河南博物院在多媒体传播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拍摄过程中,如何从浩如烟海的馆藏文物中选出拍摄文物,是一个非常艰难过程。除了重磅“国家宝藏”外,把具有一定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国宝作为首选,另外还有把最近几年的收藏品也作为拍摄对象,拍摄文物涵盖了青铜器、玉器、陶瓷器、象牙器、金银器等各种类型。在高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在库房搭设专业摄影台进行拍摄。采用专业4K电影机,电动智能轨道、摇臂等多种设备,多机位全方位拍摄。在后期制作上,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全面细致地展示珍宝的全貌和细节。

  《中原藏珍》主要讲述什么?

  通过文物故事、立体展示、动画还原的视频形式,以2分左右钟短视频,10分钟以内《中原藏珍·讲述》系列长视频,讲述文物故事,展现河南历史文化,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中原藏珍》短视频已播出95期,长视频《讲述》播出20集,从浏览版的短视频到讲述版的长视频,从器物展示到专家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多媒体大平台、移动端传播文物信息及文物故事,与百姓面对面,打开了一扇解读历史的窗户,并且做到了有创意地讲好文物故事。 

拍摄现场

  从数据看《中原藏珍》的关注度

  《中原藏珍》短视频分别在河南博物院新媒体各平台、学习强国全国一级平台、河南学习平台、大河网、河南人大网等重要网络平台媒体持续播出,形成新的社会看点和亮点。

  截至2020年9月,学习强国播出43集,总浏览量457万余次,《中原藏珍·鹰蕴》总浏览量693万余次。

  截至今年10月,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下设《中原藏珍》《中原藏珍·讲述》《中原藏珍·鹰蕴》专题,目前推送《中原藏珍》95集、《中原藏珍·讲述》20集。

  《中原藏珍》在学习强国平台每期有效阅读量为60万+,大河网有效阅读量约100万,腾讯企鹅号有效阅读量约50万+,院官方微博有效阅读量约429万+。2019年3月,《中原藏珍》系列视频超高清版本走进全国两会河南团驻地展播,超过40家媒体给予报道,关键词“中原藏珍”全网相关数据约3174万。

  2019年9月,《中原藏珍之莲鹤方壶》曾获国际博协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大奖银奖;2020年6月,系列视频荣获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入围项目第一名;2020年10月获“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活动奖。

  据悉,截止目前,《中原藏珍》系列短视频已拍摄近百期,成为推动河南博物院向数字化、影像化发展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下一步,河南博物院在此基础上将尝试更多形式,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打造一个鲜活的“国际豫博”形象。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李辰琪)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