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仓颉祠,沧桑楚长城,宏伟古县衙,厚重历史古风绵长;汝瓷冠天下,风流三苏园,马街书会传,文化明珠风华绝代;壮丽美尧山,旖旎白龟湖,灵秀石漫滩,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平顶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既打造了“老家河南乐享平顶山”名片,又为人们寻找诗和远方提供了心灵居所。
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来经营,作为展示鹰城形象的亮丽名片来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平顶山由“煤城”向“美城”转变贡献了文旅力量,更为“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提供强力支撑。
炫酷的舞钢二郎山“遇见天眼”
美了环境富了民:乡村旅游蝶变“美丽经济”
6月19日,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游人如织,独特的农耕体验和民俗风情,唤醒了游客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
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平顶山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完善系列配套政策,带动文化旅游业整体回暖复苏。截至5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1499.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0.6%。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平顶山着力打造“美丽经济”“富民经济”“乐民经济”,乡村独有的资源被激发出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叶县豫晨庄园田园综合体
乡村美景蝶变为“美丽经济”。平顶山市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去年以来,该市32个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个乡镇被评定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特别是郏县姚庄回族乡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业使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在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利用群众闲置房屋改建成的黄沟“十二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不仅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平顶山市从激活乡村土地、林木、民房等资源入手,通过乡村旅游经营、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带动10万余群众增收致富,一项项固定资产蝶变为“富民经济”。
“展品非常丰富,从美食到游乐一天都停不下来。”“没吃够,没玩够,没白来!”……游客参观2020年第三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后发出由衷感叹。186家中华小吃、名特优农产品、非遗老字号等商家参展,现场交易额达1150万元,线上线下共签约意向合同金额1.6亿元,一场美食文化周让当地受益颇丰。
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油菜花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正是通过举办丰收节、美食节、汝瓷文化节等乡村旅游节会,让汝州粉皮、鲁山蚕丝被、宝丰米醋等平顶山特色农产品走出农家、奔向市场,文旅节会蝶变为“乐民经济”。
高端特色智能化:新型业态助力文旅“高大上”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由“煤城”到“美城”的转变?平顶山以发展文化旅游新型业态为突破口,做足山水文章,力促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6月12日晚,位于汝州市大峪镇的万安西寨内灯光闪烁,云堡之夜音乐会引起现场游客的阵阵掌声。云堡妙境项目是集民宿旅居、生态康养、农事游赏、户外运动、摄影写生等于一体的高端民宿体验式旅游目的地,是平顶山文旅产业紧抓重大项目、布局新型业态的一个缩影。按照“四个图谱”“四个拜访”规划,平顶山市邀请恒大旅游集团、耀星国际等28家知名文旅投资企业前来考察文旅项目;去年,与宿联中国、过云山居等一线品牌签约民宿项目25个;今年4月,在2021中国民宿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14个民宿项目。目前,余家客舍、一鸣书居·云水堂等20多家精品民宿已建成运营。
在高端民宿之外,鲁山县花瓷小镇、舞钢市楼子沟运动小镇、汝州市温泉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以田园综合体形式推进的农旅融合项目建设也是有声有色。平顶山市结合农业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科学植入休闲、观光、研学、游乐、体验等功能,打造出汝州硕平花海、郏县马头岭生态园等一批田园综合体。
游客在位于鲁山县尧山镇的河南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漂流纳凉。
如果说精品民宿、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是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新业态,那么科技赋能下的智慧景区,则进一步加速了平顶山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5米超大直径的球形银幕、60座的动态座椅、多声道的声效系统,目之所及皆为画面,步入其中如梦如幻。3月3日,舞钢市二郎山景区漫游乐世界高科技文旅项目“豫见天眼”开业。该漫游乐文旅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豫见天眼”投资5000万元,“未来教室”“海底隧道”及“梦幻夜游”等子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近年来,平顶山市顺应旅游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对接高科技旅游企业,在全市布局了球幕影院、夜游乐园等游客参与感、体验感强的高科技项目。尧山、风穴寺景区分别被评为河南省四钻级、三钻级智慧景区,平顶山博物馆建成全省第一家5G智慧型博物馆,汝州市全域旅游VR全景展示平台上线……
留根铸魂寻乡愁:文化遗产就是诗和远方
古地新城,近悦远来。平顶山坚持把历史文化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创新传承发展的路子,以“文化热”擘画平顶山的厚重人文形象,以“旅游火”抹去昔日鹰城的灰色印记。
端午假期,郏县曹沟八路军豫西抗日旧址,每天接待游客2000余人。看实物、览旧址、访民居,曹沟抗日旧址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平顶山依托全市750多处古遗址、50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以及煤、盐等工业遗址,开发出众多游学基地,成为人们感悟历史文化的打卡地。
6月17日,在叶县楚长城旅游观光风景道上,一辆辆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一派忙碌景象。“依托楚长城这一文化遗产,我们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高质量推进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叶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屈小昆介绍。
楚长城被认为是“长城之祖”。楚长城叶县段,长约60公里,宽2至20米,是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价值。而同样位于叶县的余庄遗址,发现了中原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陪葬器物最多的龙山时期墓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遗址之外,博物馆是触摸历史的必选项。平顶山市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5家,正在规划建设14家,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初步形成了具有鹰城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平顶山博物馆、叶县县衙博物馆等十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建成4A级、3A级景区,年均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成为感悟历史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那么,古村落则是活的化石和与时空对话的好去处。
平顶山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6处、省级105处,数量均为全省第一,鲁山县红石崖村等5个古村落还入驻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郏县李渡口村、汝州青山后村等国家级传统村落及宝丰县大黄魔术专业村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盘活了历史遗存、人文生态,更传承了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的复苏,也让众多“空心村”得以“涅槃”,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借助传统村落和2020年的红叶节,郏县茨芭镇空山洞村成了网红村,曾经无人问津的柿子、核桃等也都成了抢手货。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平顶山市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众多优质文旅产品,激发了多层次消费,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更有魅力。
让我们一起遇见鹰城,去寻找诗和远方。
- 宝丰:以研学旅行助推乡村振兴 2021/5/28 16:01:58
- 277.3万人次,17.243亿元!平顶山再掀五一假日旅游高潮! 2021/5/6 13:10:50
- 58.22万人次!2.22亿元!鲁山县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2021/5/6 13:06:53
- 多措并举 全面发力 宝丰县“五一”假期文旅市场频掀热潮 2021/5/5 20:55:27
- 宝丰县接待和旅游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1/4/17 12: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