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个转变”打造文化旅游强市
http://www.hnta.cn 2021/6/1 12:58:49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接待游客3048.43万人次、旅游收入278.19亿元……5月10日落幕的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又书写了“一个节带火一座城”的洛阳文旅新叙事。日前,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发布《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旅传播指数榜》(4月),洛阳市以82.51分的综合影响力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一。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是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的特色优势和使命任务。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的新的定位,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积极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努力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保护传承 塑造文旅融合新品牌
4月27日晚,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12名“唐朝小姐姐”或蹴鞠嬉戏,或研究美妆,或进行捣练,活泼而真实的演绎再现了唐代名画《捣练图》中的场景,让“古画里的大唐”走进现实。
赓续传统,与时俱进。为了让文化可亲、可感,让旅游可融、可触,洛阳市充分挖掘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老三篇”,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之都“新三篇”,走出了一条遗址保护和旧城改造、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子。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是洛阳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密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在天堂、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千年前的柱坑或城门遗址都被完好地保存;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牡丹博物馆等一批黄河洛阳段重大文旅项目“蹄疾步稳”。
洛阳是黄河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此前,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已成为洛阳市推进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河洛文化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
今年10月,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将免费开放,充分彰显河洛文化魅力,不断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和实践,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焕发光彩,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跨界融合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是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洛阳市合理布局文化旅游要素,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今年“五一”假期,洛阳市成为全国支付宝线下消费笔数增长最多的城市之一。不少游客走进“洛阳礼物”文创店,挑选唐妞系列之“唐媚儿”“唐贵肥”等主题文创产品;新安樱桃、洛宁金珠沙梨等农副产品成为外地游客首选的“伴手礼”。
洛阳市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商业”“文旅+农业”“文旅+创意”“文旅+娱乐”等,推出业态更加丰富,更能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文旅产品;深入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等文旅促消费活动,推动“洛阳礼物”进景区、进窗口单位,推动农副产品进“洛阳礼物”、进线上平台,实现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
伴随着洛阳都市圈建设和现代化强市建设全面启动,洛阳市以“牡丹文化节”作为节会“王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民群众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灿烂历史、认同核心价值。
徜徉于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现代时尚的天心文化产业创意园感受工业之美,走进西工小街、龙门古街、广州市场步行街消费购物,再去栾川老君山欣赏豫西伏牛山区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诗和远方”谁不向往?
洛阳市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培育历史文化体验、生态山水观赏、休闲度假等精品景区,打造文化寻根、都城遗址、非遗文化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努力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
开放交流 展示文旅融合新形象
作为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文旅都市圈相约洛阳城”区域联动活动让“一城”与“一圈”共同受惠:45元可办理洛阳都市圈旅游年票,涵盖53家景区;洛阳都市圈春季文旅联动活动及8条洛阳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的发布,使区域内广大游客的幸福指数更高。
洛阳市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带动,加快洛阳都市圈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不断强化区域协同,共建网络、共办展会、共推节庆、共同推介,持续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实力。
自2018年以来,洛阳市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世界古都论坛,并以举办大型国际文旅活动为重点,强化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两节一会一论坛”(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古都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洛阳市不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整合旅游要素,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如今的洛阳市,已经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城。278个城市游园、205座河洛书苑、1100余公里洛阳乐道相继建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洛阳市深入挖掘利用经典洛阳文化符号,因地制宜确定各城区建设风格,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区新得现代,塑造“古今辉映”的文旅融合新形象。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紧紧围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赋能定位,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彰显河洛特色,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丰富文旅业态,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强化区域联动,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交流平台,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建设,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作出文旅贡献。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是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的特色优势和使命任务。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的新的定位,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积极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努力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保护传承 塑造文旅融合新品牌
4月27日晚,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12名“唐朝小姐姐”或蹴鞠嬉戏,或研究美妆,或进行捣练,活泼而真实的演绎再现了唐代名画《捣练图》中的场景,让“古画里的大唐”走进现实。
赓续传统,与时俱进。为了让文化可亲、可感,让旅游可融、可触,洛阳市充分挖掘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老三篇”,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之都“新三篇”,走出了一条遗址保护和旧城改造、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子。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是洛阳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密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在天堂、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千年前的柱坑或城门遗址都被完好地保存;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牡丹博物馆等一批黄河洛阳段重大文旅项目“蹄疾步稳”。
洛阳是黄河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此前,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已成为洛阳市推进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河洛文化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
今年10月,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将免费开放,充分彰显河洛文化魅力,不断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和实践,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焕发光彩,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跨界融合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是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洛阳市合理布局文化旅游要素,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今年“五一”假期,洛阳市成为全国支付宝线下消费笔数增长最多的城市之一。不少游客走进“洛阳礼物”文创店,挑选唐妞系列之“唐媚儿”“唐贵肥”等主题文创产品;新安樱桃、洛宁金珠沙梨等农副产品成为外地游客首选的“伴手礼”。
洛阳市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商业”“文旅+农业”“文旅+创意”“文旅+娱乐”等,推出业态更加丰富,更能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文旅产品;深入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等文旅促消费活动,推动“洛阳礼物”进景区、进窗口单位,推动农副产品进“洛阳礼物”、进线上平台,实现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
伴随着洛阳都市圈建设和现代化强市建设全面启动,洛阳市以“牡丹文化节”作为节会“王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民群众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灿烂历史、认同核心价值。
徜徉于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现代时尚的天心文化产业创意园感受工业之美,走进西工小街、龙门古街、广州市场步行街消费购物,再去栾川老君山欣赏豫西伏牛山区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诗和远方”谁不向往?
洛阳市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培育历史文化体验、生态山水观赏、休闲度假等精品景区,打造文化寻根、都城遗址、非遗文化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努力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
开放交流 展示文旅融合新形象
作为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文旅都市圈相约洛阳城”区域联动活动让“一城”与“一圈”共同受惠:45元可办理洛阳都市圈旅游年票,涵盖53家景区;洛阳都市圈春季文旅联动活动及8条洛阳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的发布,使区域内广大游客的幸福指数更高。
洛阳市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带动,加快洛阳都市圈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不断强化区域协同,共建网络、共办展会、共推节庆、共同推介,持续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实力。
自2018年以来,洛阳市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世界古都论坛,并以举办大型国际文旅活动为重点,强化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两节一会一论坛”(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古都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洛阳市不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整合旅游要素,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如今的洛阳市,已经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城。278个城市游园、205座河洛书苑、1100余公里洛阳乐道相继建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洛阳市深入挖掘利用经典洛阳文化符号,因地制宜确定各城区建设风格,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区新得现代,塑造“古今辉映”的文旅融合新形象。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紧紧围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赋能定位,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彰显河洛特色,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丰富文旅业态,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强化区域联动,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交流平台,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建设,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作出文旅贡献。
作者:河南日报 通讯员: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实时“云赏花”!洛龙芍药花海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2021/5/14 12:06:16
- “古都夜八点 相约洛阳城”正式启动!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等你来领 2021/5/11 14:07:36
- 礼尚往来!周口太昊陵景区对洛阳、济源人民免门票 2021/5/7 17:20:01
- 乡村自驾成热门 文创产品变“爆款” 这个五一洛阳文旅不一般 2021/5/6 13:00:59
- 洛阳白云山:森林瑜伽开启健康愉悦的“五一”假期生活 2021/5/3 1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