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1500岁啦,看专家如何解码这座中国古塔之“孤例”
http://www.hnta.cn 2021/1/21 11:03:19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
“嵩岳寺塔无论怎么看都好看,即使过了1500年,它给人的审美依然独一无二。”1月19日,在郑州举行的纪念嵩岳寺塔创建1500周年暨《嵩岳寺塔》出版”座谈会上,来自全省古建专家以及相关文物建筑保护人员围绕嵩岳寺塔的建筑、考古、艺术等价值以及《嵩岳寺塔》一书出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嵩岳寺塔》正式出版发行,完成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心愿,也是为嵩岳寺塔创建1500年最好的礼赞。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天地之中”,建于北魏正光年间,高37.05米,平面为十二边形,塔身自下而上内收,共15层,每层外部出檐,呈抛物线型,造型优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优秀的砖塔,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作品和宝贵遗存。
该塔最特别之处是其独树一帜的“十二边形”,而且上上下下混砖砌造,层层叠叠布以密檐的式样,是没有先例的。这也是至今所发现建筑中年代最早,在世界建筑和建筑遗产中无处借鉴。而从文献记载、现存实物、考古发掘等可知,塔之平面多为方形。所以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称它的出现“如异军突起”“外轮廓轻快秀丽,是最高艺术造诣的表现和最伟大的艺术品。”
中国古建筑学者罗哲文认为,“其建筑结构、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堪称绝响和第一,且是古代唯一一座十二边形、十五层塔的孤例。”
对此,著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说,嵩岳寺塔的“十二角”,是全国上万座古塔中绝无仅有的孤例。这个“孤例”太难解释了,以至于从梁思成先生开始,几乎所有学术著作的表述“干脆一‘孤’到底”。
嵩岳寺塔的存在标志着我国砖构高层密檐塔史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表明北魏佛教建筑的繁荣,印证了文献记载北魏佛教历史的盛况。
该塔缘何选址中岳嵩山?在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杨振威看来,嵩山为五岳之尊,居天地之中,是藏精孕灵的风水宝地。
更重要的是,这座形势绝胜、趣貌伟观的古塔,自北魏以来我国和东亚邻国的塔类建筑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西安唐代小雁塔、陕西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塔,又如日本奈良元兴寺极乐坊五重小塔、韩国安东市法兴寺址七重密檐砖塔等等,以及现代地标建筑上海金茂大厦建筑都能找到此塔的影子。
另外,被大家称为“大玉米”的“中原第一高楼”郑州会展宾馆的设计灵感也来自“嵩岳寺塔”。
工匠精神,续写着中国古塔“传奇”
1961年,嵩岳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塔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一些人为破坏,塔体的损毁日益严重,塔身和密檐多处有裂缝与崩塌,并有倾斜现象,给古塔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古塔作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有义务将其守护好、修缮好 、利用好,使之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能欣赏到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杨振威说。
为保护好这次举世闻名的国宝,1984年开始,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测、塔体观测、塔体测绘等一系列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嵩岳寺塔维修方案,后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多次论证修改同意后正式施工。
杨振威说,为了保证该嵩岳寺塔维修的塔砖质量,当时在荥阳须水租凭了二十多亩土地,建立了实验工厂。新塔砖要求抗折性能达到30公斤,要进行增强、防碱等技术处理,主要是浸泡补强法,要用豆浆浸泡24小时,达到不再有吸水性。特别重要的防渗部位,在浸泡后复以桐油刷面。
令人欣慰的是,1991年9月,嵩岳寺塔修缮工程圆满竣工,河南文物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国工匠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让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重现荣光,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天地之中”,建于北魏正光年间,高37.05米,平面为十二边形,塔身自下而上内收,共15层,每层外部出檐,呈抛物线型,造型优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优秀的砖塔,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作品和宝贵遗存。
该塔最特别之处是其独树一帜的“十二边形”,而且上上下下混砖砌造,层层叠叠布以密檐的式样,是没有先例的。这也是至今所发现建筑中年代最早,在世界建筑和建筑遗产中无处借鉴。而从文献记载、现存实物、考古发掘等可知,塔之平面多为方形。所以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称它的出现“如异军突起”“外轮廓轻快秀丽,是最高艺术造诣的表现和最伟大的艺术品。”
中国古建筑学者罗哲文认为,“其建筑结构、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堪称绝响和第一,且是古代唯一一座十二边形、十五层塔的孤例。”
对此,著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说,嵩岳寺塔的“十二角”,是全国上万座古塔中绝无仅有的孤例。这个“孤例”太难解释了,以至于从梁思成先生开始,几乎所有学术著作的表述“干脆一‘孤’到底”。
嵩岳寺塔的存在标志着我国砖构高层密檐塔史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表明北魏佛教建筑的繁荣,印证了文献记载北魏佛教历史的盛况。
该塔缘何选址中岳嵩山?在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杨振威看来,嵩山为五岳之尊,居天地之中,是藏精孕灵的风水宝地。
更重要的是,这座形势绝胜、趣貌伟观的古塔,自北魏以来我国和东亚邻国的塔类建筑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西安唐代小雁塔、陕西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塔,又如日本奈良元兴寺极乐坊五重小塔、韩国安东市法兴寺址七重密檐砖塔等等,以及现代地标建筑上海金茂大厦建筑都能找到此塔的影子。
另外,被大家称为“大玉米”的“中原第一高楼”郑州会展宾馆的设计灵感也来自“嵩岳寺塔”。
工匠精神,续写着中国古塔“传奇”
1961年,嵩岳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塔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一些人为破坏,塔体的损毁日益严重,塔身和密檐多处有裂缝与崩塌,并有倾斜现象,给古塔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古塔作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有义务将其守护好、修缮好 、利用好,使之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能欣赏到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杨振威说。
为保护好这次举世闻名的国宝,1984年开始,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测、塔体观测、塔体测绘等一系列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嵩岳寺塔维修方案,后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多次论证修改同意后正式施工。
杨振威说,为了保证该嵩岳寺塔维修的塔砖质量,当时在荥阳须水租凭了二十多亩土地,建立了实验工厂。新塔砖要求抗折性能达到30公斤,要进行增强、防碱等技术处理,主要是浸泡补强法,要用豆浆浸泡24小时,达到不再有吸水性。特别重要的防渗部位,在浸泡后复以桐油刷面。
令人欣慰的是,1991年9月,嵩岳寺塔修缮工程圆满竣工,河南文物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国工匠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让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重现荣光,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李辰琪)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南阳:千年邓瓷 浴火重生 2021/1/21 11:01:19
- “红色文艺轻骑兵”为河南登封群众送去新春文化贺礼 2021/1/19 8:58:51
-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密部署文化市场经营场所 2021/1/19 8:44:42
- 快速应对 精准施策坚决守住文化旅游市场疫情防控防线 2021/1/19 8:28:39
- 鲁山:景区冰挂奇观引游客前来打卡 2021/1/13 8: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