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旅融合,共生共荣描绘诗和远方
http://www.hnta.cn 2019/1/22 8:26:4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12日,“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系列活动在郑州启动,洛阳旅发集团旗下的“洛阳礼物”文创产品受邀参展,以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为依托研发的“博物馆之都”系列文创产品,卖得很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今年,我市将聚焦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博物馆之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描绘“诗和远方”。
1 隋唐洛阳城“款款”走来
“应天门好气派!”近日,钟情于人文历史游的郑州游客吴海云,从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区出来,看到宏伟壮丽的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由衷地感叹。
看着“应天门”一天天在改变,家住周公路的李先生开心地说:“应天门建好后,隋唐洛阳城会更有看头。”
作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屋面铜装饰和青石浮雕安装完毕,遗址层揭露展示正在进行。
该工程往北,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正进行环境艺术提升;穿过洛河向南,“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全面开工。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将主动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大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确保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实施天街北延和里坊区环境整治,启动东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前期工作。
这些工程的实施,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隋唐洛阳城“款款”向我们走来,古都洛阳也将越来越有“看头”。
2 “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
来洛阳,不看博物馆是一大遗憾。每逢节假日,我市各大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迎来最忙碌的时刻。
依托近42万件(套)文物资源,我市博物馆建设出现“井喷”。全市经省文物局备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69家,藏品多样,个性鲜明,种类齐全,可满足各类文物爱好者的参观需求。
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完工,装饰装修、安装及智能化施工紧锣密鼓进行;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建成开放;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中心正进行内部装修;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确定规划选址,概念性设计方案编制完成;班超纪念馆正规划选址……“博物馆之都”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去年,“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等30余个临时展览,让中外游客领略到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好评如潮。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博物馆之都”建设,确保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上半年开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10月对外开放,班超纪念馆、体育博物馆等年内建成开放。一个个项目的加快推进,让“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成为古都的文化新地标。
3 全域旅游展新姿
“诗和远方”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要从浅层的观光变为深度的文化体验,从简单看风景变为感受人文历史,让内容挖掘、项目运营有机结合,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洛阳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市将“全域旅游”确定为新时期洛阳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快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去年5月,我市印发《洛阳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旅游发展全域化”的目标。
眼下,孟津县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建设“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汝阳县按照全域旅游思路开发五大旅游产业板块,引领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开发;宜阳县提出以“一带一区五园”为主线,推进“休闲宜阳”建设;“奇境栾川”“5A嵩县”等全域旅游品牌日益响亮。
在洛阳多地,“诗和远方”的组合,不仅显现出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1+1>2”的资源优势,更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冬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以来,我市不少山水景区围绕冰雪做文章,滑雪节、冰挂节、冰瀑节等活动游客爆满。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围绕实现“三个转变”,进一步强化文旅融合,加快推进释源大道、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二期等重点项目,提升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栾川、嵩县、孟津、洛龙等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谋划建设洛阳国际会展中心,精心办好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
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正大步迈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书写着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吴晓阳 周亚伟)
数说文旅融合
2018年,我市69家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游客880余万人次。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2%左右。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8%左右;接待国内游客1.31亿人次,同比增长6.5%左右;旅游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力争2019年接待游客1.42亿人次,增长7%左右;旅游总收入1300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书香 整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今年,我市将聚焦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博物馆之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描绘“诗和远方”。
1 隋唐洛阳城“款款”走来
“应天门好气派!”近日,钟情于人文历史游的郑州游客吴海云,从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区出来,看到宏伟壮丽的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由衷地感叹。
看着“应天门”一天天在改变,家住周公路的李先生开心地说:“应天门建好后,隋唐洛阳城会更有看头。”
作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屋面铜装饰和青石浮雕安装完毕,遗址层揭露展示正在进行。
该工程往北,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正进行环境艺术提升;穿过洛河向南,“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全面开工。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将主动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大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确保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实施天街北延和里坊区环境整治,启动东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前期工作。
这些工程的实施,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隋唐洛阳城“款款”向我们走来,古都洛阳也将越来越有“看头”。
2 “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
来洛阳,不看博物馆是一大遗憾。每逢节假日,我市各大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迎来最忙碌的时刻。
依托近42万件(套)文物资源,我市博物馆建设出现“井喷”。全市经省文物局备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69家,藏品多样,个性鲜明,种类齐全,可满足各类文物爱好者的参观需求。
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完工,装饰装修、安装及智能化施工紧锣密鼓进行;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建成开放;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中心正进行内部装修;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确定规划选址,概念性设计方案编制完成;班超纪念馆正规划选址……“博物馆之都”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去年,“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等30余个临时展览,让中外游客领略到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好评如潮。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博物馆之都”建设,确保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上半年开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10月对外开放,班超纪念馆、体育博物馆等年内建成开放。一个个项目的加快推进,让“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成为古都的文化新地标。
3 全域旅游展新姿
“诗和远方”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要从浅层的观光变为深度的文化体验,从简单看风景变为感受人文历史,让内容挖掘、项目运营有机结合,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洛阳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市将“全域旅游”确定为新时期洛阳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快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去年5月,我市印发《洛阳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旅游发展全域化”的目标。
眼下,孟津县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建设“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汝阳县按照全域旅游思路开发五大旅游产业板块,引领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开发;宜阳县提出以“一带一区五园”为主线,推进“休闲宜阳”建设;“奇境栾川”“5A嵩县”等全域旅游品牌日益响亮。
在洛阳多地,“诗和远方”的组合,不仅显现出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1+1>2”的资源优势,更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冬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以来,我市不少山水景区围绕冰雪做文章,滑雪节、冰挂节、冰瀑节等活动游客爆满。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围绕实现“三个转变”,进一步强化文旅融合,加快推进释源大道、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二期等重点项目,提升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栾川、嵩县、孟津、洛龙等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谋划建设洛阳国际会展中心,精心办好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
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正大步迈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书写着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吴晓阳 周亚伟)
数说文旅融合
2018年,我市69家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游客880余万人次。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2%左右。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8%左右;接待国内游客1.31亿人次,同比增长6.5%左右;旅游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力争2019年接待游客1.42亿人次,增长7%左右;旅游总收入1300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书香 整理)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舒湘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洛阳发布夏季旅游惠民大礼包 2019/6/10 11:41:10
- 河洛飞花·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历史回顾展开展 2019/6/5 17:54:32
- 豫剧《重渡沟》荣获文华大奖 2019/6/3 9:27:09
- 文旅融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5/30 11:40:46
- 洛阳28家景区对现役军人家属出台免费政策 2019/5/30 9: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