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南博物馆旧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31 23:56: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过去是河南省省会,我一直留心与省会有关的遗迹。由于时过境迁,很多遗迹被改造、重组或粉饰一新,再也看不出旧日踪迹。但是,我每次“扫街”,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比如那一年的春节,我就发现了河南博物馆旧址。
走过南京巷,穿过菜场,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透过摊贩的三轮车,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沧桑的门楼或者建筑。在三胜街北段,有一院落门口横卧一巨大石块,疑似古碑的底座,墙面基础也有大石块奠基。门口的墙垛青砖白缝,因年代久远,墙面有些斑驳,但不影响它的美感。大门上方拱桥一般横跨而过的铁皮上装饰有金属云纹,中间的铁皮葫芦已经有些歪斜,这个画面似曾见过。我想起手里有一张河南博物馆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照片,上面“河南博物馆”字样威严肃穆,门前有栏杆,还有石狮子把门,军人笔挺地站立门两旁。就是这儿了,多亏那个铁皮葫芦给我标志性提醒。那个横跨大门的扇形铁板,过去曾经书写有“河南博物馆”字样,如今,数十年岁月侵蚀、锈迹斑斑的扇形铁板不见了字迹,但整体外观依稀可以呈现原貌,就像一个人到了老年,从照片上还是可以辨别出旧时的模样。我不禁一阵惊喜。
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时,对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重视。是年7月,河南省就着手筹建河南博物馆,1928年5月建成后命名为“河南民族博物馆”。《开封新建设一览》记载:“本院在开封城内旧文庙街学生图书馆中,其中原有古物不少,薛前代主席曾拟就此地,加以扩充改为河南民族博物馆,曾有省政府饬开封市政筹备处从事筹备。”1927年6月,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决定将该校并入现在的河南大学,7月,河南民族博物馆在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地盘上开始筹备组建。
其实早在1923年年底,河南省当局就开始酝酿筹建博物馆之事。主要原因是1923年8月25日,新郑绅士李锐在凿井时,发现一批珍贵文物,有青铜器莲鹤方壶、牢鼎、王子婴瓷炉、编钟等。自新郑古器物出土后,为珍藏和保护这批中原国粹,河南当局就酝酿着建立河南博物馆之事。从1924年至1926年,河南省教育厅就着手寻找博物馆馆址,但因经费短缺没有实现。从新郑出土的古器物,先是收藏在开封文庙内,由古物保存所管理,后又保存在河南省图书馆后院阅览室,由图书馆馆长何日章兼管,待河南博物馆成立后,再予以移交、收藏。
河南民族博物馆开始举办展览的时候曾展出中外民族塑像百余具,参观人数达75万人次,轰动开封城。1928年到1930年,河南民族博物馆陆续接收了安阳袁世凯宅院的遗物和殷墟甲骨、洛阳出土收购的墓志、石刻以及查抄大相国寺的文物。1930年11月,河南古物保护委员会并入该馆,使该馆增加了新郑铜器以及石刻等。当年12月1日,河南民族博物馆改名为河南博物馆,馆址在开封市法院街26号。河南博物馆占地10余亩,有楼房4所,分为陈列室、动物研究室、植物研究室、绘画工作室、古物研究室等。陈列物品分为岩石部,陈列黄河冲击岩石;民族部,陈列民族模型;服饰部,陈列各种服饰及袁世凯遗物;偶俑部,陈列陶俑及各种佛像;动物部,陈列动物模型;植物部,陈列植物标本;甲骨部,陈列殷墟甲骨文字及器物……
关百益任馆长期间,河南博物馆各项建设蓬勃发展。1935年该馆创建碑林一处,当年11月16日动工,12月30日竣工,共置石碑815块。1935年至1936年,该馆部分藏品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受到赞赏。由此,河南文物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61年,河南博物馆迁到郑州后,旧址开始成为民居。
十分难忘这次寻访探幽经历。我小心行进,生怕惊醒沉睡的旧梦。过大门进了院子,迎面是一排瓦房,被分割成多家。再往里面走,豁然开朗,里面竟然有高楼。原河南博物馆被分成了家属区和办公区两部分。河南博物馆当年的文物仓库现在属于开封市豫剧院,但从这里走不过去。2008年,河南博物馆旧址入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就在开封市豫剧院的门口立着。那天,我没有再绕道进去,只是远观当年的文物仓库,依然可以看到那是一个很美的欧式建筑。江湖可以老去,它却风韵犹存。
(作者: 责任编辑:明媚)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