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辰楼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31 23:51: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抚辰楼,又名钟鼓楼。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经朱尚文重建,是杞县县城中心点,为县政府大门,西面紧靠孔子庙,与之互相映衬。 “辰楼春霁” 被誉为杞县八大景之首。
近日,记者来到杞县采访,一睹抚辰楼的英姿。据杞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宏博介绍,抚辰楼,是当时的杞县知县孙栋以五万串铜钱从县民史某手中购买的,当时不叫抚辰楼。在楼上高悬“齐政”两个字,叫“齐政楼”,到了明朝,杞县的知县朱尚文加以扩修,又将“钟”和“鼓”置在楼之上,又叫钟鼓楼。《杞县志·建置》载:“大门若城,重楼其上名曰抚辰,设钟鼓于上,以司五夜,铜漏在焉。”
王宏博告诉记者,最早抚辰楼三层,建在青砖叠砌台基上,其中设拱券,为县署出入大门。上层被日本侵华时炮弹炸毁拆去。而现在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抚辰楼,楼高10余米,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占地面积294平方米。蓝砖砌筑台基,中留拱券,宽4米,高3.1米,为出入县府大门。台基上为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硬山式三开间,底楼楼门居中向南,回廊四向延伸,廊下环立漆红明柱16根,以鼓形雕石为柱础,顶楼呈宫殿形,四面起坡,五脊分立,檐角展翅,上下楼八角翅飞,各悬一钟形铃铛。楼小于台基,四周各留隙地丈余,供游人环行憩息,台周为青石护栏,高1米许。
昔日顶楼门楣上方曾悬木匾1块,上书“抚辰楼”。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对该楼多次修葺,195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再次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宏博说,抚辰楼门楣上方刻着“杞县人民政府”6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杞县第二任县长曲书城亲笔书写,一直保留至今。
“杞县的文人墨客在春天雨过天晴就会登上这座楼,吟诗作对,把酒当月,举目欣赏四周的景色。”王宏博说,抚辰楼,“抚”是抚摸的意思,“辰”是星辰,就是登上这座楼就可以抚摸天上的星辰,说明这里在当时是登高望远的最好去处。据传,当时杞县县令米芾就曾邀请苏东坡来到抚辰楼挥毫泼墨。作为标志性建筑,抚辰楼被历代文人作诗赞美。
据介绍,今年4月,杞县政府拨出专款对抚辰楼进行了全面修缮,古色古香的抚辰楼已再现“辰楼春霁”的古韵,与复建后的文庙连成一体,将成为杞县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供市民和游人参观、游览,对展示杞县文化深厚的底蕴、提升杞县县城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责任编辑:明媚)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