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京水村的由来
京水村的由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1 18:40:59 来源:郑州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京水村,在郑州市区东北贾鲁河北侧,古称京襄城,因贾鲁河古代时曾称京水,故以京水为村名。

    清朝中叶,因京水村大,人口多,距郑州县城较远,又是城北巨镇,至清咸丰年间,村中富户为避兵灾,开始筑寨自卫。民谣云:“京水寨,打的快,秫秸圪瘩头朝外。”说明筑寨之仓促。后历经修复,清朝末年已成坚厚之土寨。四角修有炮台,四门皆砖石铁叶门,周长五华里,居民约千余口。

    民国十七年,汴郑河堤公路沿黄河大堤自六堡下堤,过京水直达郑县北关,京水逐渐繁荣,成为全县四大镇(须水、柴郭、圃田、京水)之一。此时的京水商业发达,街市繁荣,镇内街道有东、西、南、北四大街和二爷庙街、乡寓街、大王庙街等较大街道。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扒开花园口大堤,黄水直泻东南,京水镇被冲去三分之二。东、西、北三门都付诸东流。因此岸(即东坝头)沦于日寇,且花园口正处扒口处,西坝头不宜停舶船只,渡口遂下移京水镇,京水渡口遂成为黄河南北货运的重要码头,布匹、食盐等都由此渡河。当时京水镇繁华一时,商店、盐号鳞次栉比,来往客商络绎不绝。酒楼、茶社、戏院、书场、浴池等应运而生。当时,人们把这个纸醉金迷,畸形发展的京水镇,称为“小郑州”。

    同时,京水村还是一个回、汉民族和睦相居的村庄,村中居住了不少回民。清朝末年马汝骏捐资兴建清真寺院一座。因年久失修,1996年京水村在原清真寺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清真寺。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钟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老鸦陈的由来
下一篇: 花园口的由来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