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昂是明朝初期的河阴县人,出生在荥阳广武镇茹固村。他的字叫伯颙(yóng)。
任昂在元朝末年考中进士,当时正逢战乱,授宁晋县知县,却没能上任。
洪武初年,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任昂很快得到了任用。当初,安排他到襄垣县(今属山西)当主管教育的训导,后来,看到他很有才学,干得有成绩,提升他为御史。到洪武十五年(1382),他晋升为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朱元璋虽然是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但他知道文化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重视办学培养人才。首先,罢免了不称职的国子监官员李敬、吴颙的职务,让任昂增了监规八条,接着任命曹国公李文忠、大学士宋讷兼管国子监事务。
任昂对此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皇帝把培养人才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国家兴旺的一个好兆头。担心的是,元朝对文化极不重视,许多书籍散失的散失,规定废除的废除,学校停办的停办,要想使礼制文化都兴旺起来,非下大气力重新整理、改革旧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不可。这时候,任昂就找机会上疏皇上,请求规定岁贡可以从翰林院考试,作为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任昂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于是,他花费了大量的功夫,查找了不知多少史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科场的各种规程。第二年,皇帝就规定科举考试与州府推荐并行的选举人才制度,使有用的人才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此,科举取士的制度才定了下来。这个制度一直沿用了五百年,直到清朝末年兴学校之前才被废除。可以说,没有任昂,就没有明朝以及清朝的科举制度。
皇上还命任昂定嫡妾封赠条例,又令他同吏部一块制订了文官封赠条例十一条、承荫序补条例五条、大成乐器礼仪颁布天下。八事考课外吏、云南功赏等并不属礼部管辖范围,皇上也让任昂主持。
明朝初年,百姓中间迷信之风太甚,乱敬鬼神,乱盖庙宇,既影响生产,又浪费资财,更重要的是桎梏(zhìgù)民众思想。看到这种情况,任昂上疏,请求在全国范围内毁掉所谓的“淫祠”这些乱盖的祠庙,把历代对国家、对人民有功的人正祀典称号,让百姓永远纪念他们。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经他正祀典号的庙宇有:蜀祀秦守李冰、附以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密县祀太傅卓茂、钧州祀丞相黄霸、彭泽祀丞相狄仁杰……这些先贤受到人们祭祀,是因为他们生前在任时非常爱民。还有李龙迁祀于隆州,谢夷甫在福州受到祭祀,是因为他们生前为民排忧解难。
第二年,各地的祠庙该拆的拆,该建的建,由此节约的民间资财上万,民风也逐渐正了起来。这都是任昂的功劳。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