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仲丁迁隞 邦国以宁——荥阳曾为商王都
仲丁迁隞 邦国以宁——荥阳曾为商王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29 17:58:59 来源:荥阳外宣网 点击次数:

 荥阳,处黄河之南。远古时期,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既是动物的天堂,也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约在十万年前,荥阳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荥阳市崔庙镇发现的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就是荥阳先民在这里活动留下的遗迹。五千年前,人们已由狩猎向农耕转型,荥阳境内星罗棋布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正是这个时期先民在这里生存生活的家园。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国都原在登封一带,后来迁到了伊洛河流域的斟(今巩义稍柴一带),荥阳此时应属夏王朝辖地。在荥阳广武镇大师姑发现的夏代城址应该是夏王朝设在东方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有可能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

 商,原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国语·周语》记载“商之兴也,梼杌(táo wù)次于丕山”。意思是商王朝起家于丕山一带。丕为山名,即后世所称之大伾山。大伾山即今汜水河以西之山,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荥阳西北,而远古时之大伾山山体很大,自今汜水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丕即土,大伾山即没有石头的大山。今荥阳北部的广武山,在远古时也应属大伾山的范畴。汜水入黄河口向东至今荥阳牛口峪的这一段山在春秋时叫过伯牛山,伯,是大的意思,牛即丑,五行中丑属土,伯牛山即大土山,这是大伾山名称变化的一个例子。既然“商兴于丕”,那么荥阳北部、西北部一带应是商兴之地。

 夏朝最后一个夏王桀(jié)荒淫无道,弄得国人怨声载道。于是,国富民强、不甘忍受夏桀奴役的商汤率领他的臣民进行了一次“革命”,在今荥阳西北成皋城一带打败了夏桀的军队。这里是夏的东方门户,夏桀军队失败,门户洞开,商汤率军直指伊洛,推翻了夏的统治。

 商汤建立商王朝,传至十一代王仲丁(名庄),将国都自亳(bó)迁于隞(áo)。

 隞都在敖山上,敖山在古代应是大伾山的余脉,其地望(地理位置)在今荥阳北部,已沦于黄河。“隞”也作“嚣”,隞、嚣二字古代相通。嚣字中间的“页”代表头,“口”代表声音。头边有四个口,表示声音巨大。山怎么会发出巨大的声音呢?原来,这是古代黄河顶冲大伾山发出的声音。以山有巨大声音分析,建在山上的隞都距黄河不远。历史上也是这样记载的,说仲丁“自亳迁嚣于河上”。

 仲丁为什么要将国都建在山上呢?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避水患,原国都亳都数次被淹,损失惨重,需择高地彻底解决国都水患问题;二是出于军事目的,要征伐东方的蓝夷(国家名)。

 仲丁将国都自亳迁隞,第六年发动对蓝夷的战争,在位九年去世。在位期间,未见国都有水患的记录。仲丁弟外壬(名发)继王位,仍居于此,在位十年去世。其弟河亶(dàn)甲(名整)继王位,才将国都自隞迁于相。

 商王朝的国都有十九年在荥阳境内。

 《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意思是天子要建国都,就要辨别四方,注意周边环境,选好国都的位置,确定宫庙的处所。仲丁隞都的选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