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漫话“悬壶”
漫话“悬壶”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1 20:37:49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许慎在《说文》中注云“壶,假借瓠(瓠瓜,也叫葫芦)。”《辞海》注曰“悬瓠,古城名,一作悬壶。(因汝水屈曲如重瓠故得名)”由此可知,“壶”曾假借作“葫芦”,所以古人称悬挂葫芦为“悬壶”。过去,草药店堂常悬挂葫芦为标记,有些诊所前也会高悬葫芦,就连串雅(走方郎中)行医时,也喜腰悬葫芦,这些统称为“悬壶”。

 中医行医“悬壶”之俗,据《汉书·费长房传》载,费长房偶然见市井中一老翁悬壶卖药,集市散后老翁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感到很奇怪,就拜见壶翁并跟随其学医。数年后,长房学成,辞别壶翁并效仿壶翁悬壶行医济世。此后,人们就称行医或卖药为“悬壶”。

 细心的人或许能发现,在回民饭馆或饮食摊点,除醒目的清真牌外,也能看到悬挂着的壶形图案。据说,回民使用这种壶形标志至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如今民间还流传有“回回家中三件宝,汤瓶、盖碗、小白帽。”这样的说法。原来,回民所悬之“壶”即“汤瓶壶”(偏把壶),为回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伊斯兰教徒在做礼拜前倘若遇上小秽(如呕吐、流血等)时,必须用汤瓶壶盛水,依次洗手、洗两便、再洗手、漱口、呛鼻、洗面及两肘,之后用湿手抹头再冲洗两足。这种倾水不复式的清洗,不仅把好了“病从口入”关,而且有效地预防了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与回民所悬能够预防疾病的汤瓶壶相比,过去行医人所悬之“壶”不过是所谓的能“济世”实则为治病盛药的葫芦罢了。

(作者:连 航 责任编辑:钟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焦作:风物之外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