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皮影戏溯源
皮影戏溯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15 11:34:00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土影戏”。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传说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到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人影,很像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兴,这可能就是皮影戏的雏形。两宋时期,开封和杭州等地的市镇上,设有许多影戏棚,演出三国故事等,非常热闹。元代时我国的皮影戏流传到了缅甸、波斯、爪哇等地。清代乾隆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又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到了法国,并传到了英国和德国,它的演出,在欧洲曾轰动一时。

 皮影戏中用以表演的皮质人形,称为皮影。最初是用素纸雕刻成形,后来采用羊皮或驴皮制作,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和罩油,然后通过灯光照射,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影像,皮影人一般高约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用胡琴弦绞连,安上三至五根钢质细杆。表演者在幕后操纵。通过灯光投影,非常生动和逼真。音乐伴奏和歌曲,也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腔调。

 皮影雕镂精致,色彩鲜明。刻画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张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用色有红、绿、蓝、墨等,每色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表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进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皮影人物多为侧面造型。

(作者:官立刚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代的菜谱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