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传统文化看许村
传统文化看许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12 14:37:27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传说,中原之地有一棵“神柏”,每每有新官上任,都要来此拜树。传说中的这棵“神柏”就生长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荥阳许村。为一睹“神柏”风采,记者慕名前往,跟随村主任杨书宾来到了这棵“神柏”前。

 柏树枝繁叶茂,形似华盖,树干须两人合抱,据杨书宾说“神柏”的树龄无人知晓,据估计约在千年以上。自柏树被神化以后,附近的村民家如有多病的小孩儿,母亲便会带其来到柏树前,让孩子认柏树为“干娘”,以寄托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

 说起“神柏”,不得不提的是许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许村位于高山镇西北,背靠青山,门迎绿水,村内有两条泉水相汇而过,拥有2380多口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许村自明朝开始,就有多个氏族往此地迁移,许村杨氏就是其中之一,杨氏祠堂就坐落在“神柏”对面的山脚下。

 杨氏祠堂建于1938年,祠堂院长20米、宽12米,上房长6米、宽4米,厢房长8米、宽4米,石墙蓝瓦,砖木结构,上房脊兽以琉璃瓦装点,祠堂门上挂着“四知宗范”的门匾。据史料记载,杨氏祠堂里供奉的是东汉年间的杨震,是东汉著名贤臣。“四知宗范”的门匾来自杨氏家喻户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的故事。杨震五十的时候,是东莱太守。他曾经举荐的王密,担任了县令,王密就趁夜带了金银10斤,前来感谢杨震。杨震拒收,王密就说:“夜里没人知道,就收下吧。”杨震就说:“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震为官清正廉明,不受私谒,深夜拒收金银,把清白正直的品德传给子孙后代,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为政以德,廉为政本,尚俭抑奢,选贤任能”的传统廉政文化也被许村人世代流传。

 和杨氏祠堂有相同之处的,就是村中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灵山庙。

 灵山庙原名五星神庙,因许村王圣瑞等人移庙、翻修后改名灵山庙。王氏是许村大姓之一,也是明朝时期迁入许村。由于社会原因,灵山庙曾被拆除。后因王氏子孙为传承先人的初衷,又捐资重建。如今,灵山庙四檐挑飞,五脊垂兽,琉璃釉瓦,金光灿灿。庙门前百余级台阶两侧的石板前面镌有二十四孝诗,后面刻有国学中的勤学篇、励志篇、道德篇、从政篇。庙后的墙壁上附有诗一首:光影凌波映草花,参差十万隐村家。矫昂兀傲云龙翥,圣帝神袛胙迩遐。庙内供奉:文曲星、福神、禄神、寿神、财神,烧香拜神的人门庭若市。灵山庙形制虽微,但赋传统文化于一身,耸然壮观,成为当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作者:史治国 责任编辑:明媚)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代官员的教材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