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沟遗址,在新密市城区东15公里来集镇马良沟村西约100米的岗地上。遗址东面有如堂庙河,西面有瓦窑沟河,遗址处于这两条小河的中间地带,高出现河床约20米。遗址南北长223米,东西宽57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1978年冬,当地群众在遗址区域内平整土地时,采集到石磨盘、石磨棒各1件。来集公社文化站站长郑明恩同志闻讯后,到平整土地现场收集了出土的文物,并将这一情况报告县文化馆。县和开封地区文管会分别到当地调查后,于1979年5月9日开始试掘,开挖4×10探沟两条,历时6天,试掘面积80平方米。文化层厚65—70厘米。发现两个圆形灰坑,形状近于比较规则的圆形,坑口出现于表土层下,打破文化层,直径1.8米,坑底稍大于坑口。坑壁近于垂直,边沿不甚平齐,深1.3米,坑底不平,北部较高,南部较深。坑内堆积均为红褐色土夹灰土,北边近低处有一层厚约20厘米的红烧土。另一个圆形灰坑形制较小。出土的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铲、磨盘和磨棒;陶器有罐、碗、弯月形双耳壶和三足钵等。其中有四件三足钵底部和腹部有钻孔,多者7孔,而且都是两面施钻而成,非常特殊。陶质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多为红陶也有少许灰陶。夹砂陶砂质较细,内羼和有云母片。泥质陶是经过淘洗后的细泥制成,陶质比较松驰,火候不高。器物都是手制,陶片上扔留有手捏的痕迹。带纹饰的陶片,仅见一些浅折线篦纹、坑点纹。泥质红陶均素面,未见有磨光。
经碳14测定,距今6825±100年,在时间上和裴李岗遗址大致是同时期的;从出土的文化遗物特征上看,同裴李岗遗址的文化遗物基本相同。出土的石器和陶器的种类和裴李岗遗址常见的器物种类也是大致相同的。从器形上看,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铲和石磨盘和裴李岗出土的完全相同。陶器三足钵和裴李岗出土的也相似,陶器的纹饰也有裴李岗遗址常见的折线篦纹和坑点纹。因此,马良沟遗址属于裴李岗类型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1986年11月21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