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惊堂木
惊堂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21 10:21:45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国语·越语》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惊堂木”。唐武则天规定惊堂木上的图案为龙形;宋代卧龙;元代三爪或四爪龙;明代五爪龙,且头上有角。到了清朝又将惊堂木上的龙形加以修改,使之嘴缩身瘦。

 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惊堂木名称也不同。帝王用的曰“龙胆”或“震山河”;皇妃用的叫“凤翥”或“凤霞”;丞相用的即“运筹”亦称“佐朝纲”;将帅用的为“虎威”也叫“惊虎胆”;县官用的才名“惊堂”或“惊堂木”。僧人用的为“戒规”、“醒术”或“驱邪”;道士用的叫作“镇坛木”;教书先生用的是“醒误”亦称“呼尺”;当铺用的称作“唤作”;药铺、医生使用的唤作“慎沉”、“审慎”;客栈柜房所用的呼做“镇静”;说书艺人所用的除了名“醒木”外,还称其为“过板石”、“拎儿”或“止语”。

 惊堂木的选料极为考究,为使敲击公案时发出响亮的声音,起到震慑作用,多选质地坚硬的木材。枣木就常被选为原料。对此,在民间还有个传说。旧制,每年庄稼瓜果收获后要进贡朝廷。新郑大枣在全国是有名的,有俗语称“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一日三枣,百岁不显老”。汉代铜镜上也铸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因此,每年县衙里都要派遣大批的官员去收贡品,并且还要用专门的“牛眼套圈”一个个的筛。为了使皇帝龙颜大悦,每年县衙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官员叫苦不迭,百姓也因此民不聊生。

(作者:连 航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神奇的超化古城
下一篇: 武曌金简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