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穿秋裤了吗?”“没穿没穿,多土呀!” 网友们恶搞秋裤:“举头望明月,低头找秋裤。”“枯藤老树昏鸦,穿条秋裤回家。”……面对满洛阳城招摇的丝袜美腿,都不好意思说早就穿上秋裤了。 时髦男女坚信,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爱穿秋裤。 这是他们不懂历史,最早取得秋裤设计专利的是加拿大人。风水轮流转,曾经的洋玩意儿竟被当成了“土特产”。
非说秋裤是“土特产”,也不为过。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秋裤这种叫法,却有功能类似的衣服。 一千多年前的洛阳城里,住着一个疯狂的汉灵帝,他号令宫中美女都穿“开裆裤”,这被后人传为奇谈。 从广义上讲,这种“开裆裤”,堪称全球秋裤的鼻祖:它也是穿在外衣里面的,主要功能和秋裤一样,是为了保暖。
汉灵帝让宫女们穿这种裤子,在那个时代,算不得有伤风化,因为汉代的裤子基本都是这种款式,就算不开裆,顶多也是在裆部系几根布条,而这种裆部系布条的裤子被视为贫贱者专用品,名为“穷绔(kù)”。在更早的商周时期,河洛先民根本不穿裤子,天冷了,就在小腿上加穿“胫衣”——两个从脚踝到膝盖的布套,形状类似现在的袜套。后来,有人把“胫衣”加长到大腿部,虽然保暖性增强了,但只能算“加长版袜套”。
由此可见,汉灵帝推广“开裆裤”,其实是时装界的一大进步,至少它把“袜套”进化到了“裤子”的范畴,使得人的髋部也有了御寒的东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洛阳乡间,“秋裤党”是中坚分子,他们追求保暖实用,男女老少无一不穿秋裤。
那时的人衣着朴素,外套不是灰色的就是蓝色的,偏偏里面的秋衣、秋裤鲜得耀眼,不是红色的就是绿色的,面料多是腈纶的,秋冬季干燥,穿上会起静电。晚上脱衣上床,噼啪乱响,还闪着轻微的火花,调皮的孩子就在床上笑着、叫着,故意你电我一下,我电你一下。
老洛阳人穿秋裤,有着温暖甜美的回忆。小青年没有这种回忆,一看有人露出里面鲜红的秋衣、秋裤,便觉恶俗。 时尚常连着矫情,倘若你真把他扔到无人的冰山上,扔给他一条秋裤,看他穿不穿!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