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子鸡名师王保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0/20 9:12:1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王迅在网上迅速走红,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起因是一段名为“考古学家是这样吃鸡”的视频和数张他把骨架重组还敬礼鞠躬的照片。王教授竟然把一只烧鸡吃出了艺术感,还可以把鸡骨摆成各种造型。网友无不捧腹,直呼:“教授你这么卖萌,你的学生知道吗?”、“王迅老先生太萌了!”其实,这在开封根本就不算什么。早在民国时期,马豫兴鸡鸭店的王保山师傅就有一手细腻的巧工——鸡鸭剔骨装盘,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剔下的肉摆放成各种图案,观之赏心悦目,令人暗暗叫绝。
少年学徒 精心学艺
王保山1911年2月出生于兰封县三义寨,那里风沙大,又是盐碱地,王保山的家境十分贫困,自幼跟随父亲四处乞讨。因为无钱医病,王保山的4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先后夭折。如果说家是一座港湾的话,那么王保山的家就是一片沙滩,家徒四壁,没有一个竖棍儿的地方。为了生存,12岁的王保山来到省城开封,在当时十分有名的马豫兴鸡鸭店当学徒。拜在马豫兴第二代名师张玉林的门下,从此开始了鸡鸭酱肉的制作生涯。
马豫兴鸡鸭店由马永岑创办于1864年,店址设在鼓楼街西口路北,是一家以经营桶子鸡而发家的清真食品店,在古城久享盛誉。其前身为金陵教门马家鸡鸭坊,1851年创建于金陵,1855年迁出金陵,落脚开封。马永岑除经营折扇百货外,又利用中原盛产小鸡这一有利条件,将制鸭工艺加以改良,改制酱鸡。他们用肥嫩母鸡为主料,将江南风味和中原风味融于一体,制成状若桶形的酱鸡,取名桶子鸡。由于桶子鸡造型独特,嫩美无比,上市后供不应求,很快有了名气。相传祥符县有个姓陈的县令,对“马豫兴”的桶子鸡特别青睐,几乎每餐必食,迎宾宴客更是必备。官府幕僚、文人商贾投其所好,纷纷以桶子鸡进献,一时竟使桶子鸡身价百倍。
名师张玉林,厉精图治,苦心经营,一度重振“马豫兴”的声望。他格外照顾王保山这个老乡,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17岁那年,王保山便可以独立操作。
历尽坎坷 鼎力支撑店面
张玉林晚年身体不好,加上思乡心切,于是离开开封回到故乡定居。自此,“马豫兴”便由王保山支撑门面。
“马豫兴”的烧鸡和桶子鸡制作十分考究。烧鸡选取当年活公鸡为原料,采用老汤和上等八大料精心制作而成,味道醇厚、肉烂皮香。制作桶子鸡,须选用生长期在一年半左右、体重1.5公斤的肥嫩母鸡,制作中各道工序、工艺精良,宰杀后烫鸡褪毛水温适中,以保持体肤完整光滑。内脏由翅膀下取出,以保持鸡体完整。卤制中,选用木柴火,火候紧缓有序。出锅根据鸡的老嫩,先嫩后老,有条不紊。出售桶子鸡下刀时,也按鸡子不同部位分软边、硬边,采用切、片、剁等不同刀法依次进行,从而形成了“马豫兴”桶子鸡“淡中取香、烂里藏脆”的独特风味。
20世纪30年代,“马豫兴”的老板是马继增,他十分重用张玉林的徒弟王保山,鼓励他大胆改进工艺。王保山果然不负众望,专门选用1年至3年的肥母鸡,从右翼处开膛取脏,然后用荷叶、秫秸秆撑其造型,将多味辅料填入肚内,再放入老汤锅中用文火煨制。这样鸡熟后色香味俱佳,肥而不腻、鲜美嫩脆、其味无穷。
1938年6月开封沦陷后,“马豫兴”生意萧条,濒于倒闭。王保山被迫离店,为了生计,便以卖茶水、拾柴为生。后被日本宪兵队抓去服了两年苦役,可谓历尽艰险。
1944年王保山被释放又回到“马豫兴”,在开封沦陷的几年中,“马豫兴”的生意一直很惨淡,王保山的回归令店铺的生意渐有起色。这时王保山正值中年,精力充沛,意气风发。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刻意创新。多年来,无论是不是在店里,他都一门心思研究桶子鸡的做法,始终没有撂下手艺。经过王保山的不断研究,桶子鸡的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他烹制的桶子鸡,其色乳黄诱人,其气荷香扑鼻、肥而不腻,食者叫绝。他制作的焖炉烤鸭,鸭身丰满、肥嫩味浓、香酥可口,制作的桂花板鸭、五香酱牛肉、熏鱼、羊硝肉、酱鸭、牛骨髓油茶也独具特色。“马豫兴”不久声名复振,饮誉全城。
王保山不仅烹制技术精巧,还有细腻的刀工。鸡鸭剔骨,片切装盘,得心应手,能摆出汴京八景甚至祥符调中的戏剧人物造型,图案新巧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享誉全国 在传统中更新
1948年开封解放,王保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被推举为开封市酱肉业的劳方代表。在抗美援朝初期,他带领20多位酱肉业同仁组成加工组,赶制出万余斤牛肉干,作为军需品运往朝鲜前线,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贡献。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王保山积极协助政府清产核资,并带头加入“马豫兴鸡鸭合作商店”。1958年王保山当选为开封市政协委员,1961年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名师名匠老艺人会议,享受很高的荣誉。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在郑州多次召开会议,中共河南省委指名王保山亲手烹制桶子鸡供会议食用。与会者品尝后,纷纷叫好称绝。1964年3月,柬埔寨王国军队总参谋长朗诺一行来汴访问,对桶子鸡的美味更是赞不绝口。
开封桶子鸡名冠中州,享誉全国,省内外多家同行多次来开封学习技艺,王保山都是热情接待,传授技术。他本人也多次被外地邀请传艺。
1964年,马豫兴鸡鸭合作商店归口开封食品公司管理,食品公司选派青工冯龙云、高洪祥、李遂成进店,跟随名师王保山学习烹制技术。他们继承了王保山的绝技,保持和发展了“马豫兴”的传统风味特色,成为百年老店的正宗传人。
1972年,王保山大胆改革传统工艺,采用冷冻白条鸡烹制加工桶子鸡。在研制过程中,他顶住来自各方的冷嘲热讽,屡败屡战,在一片挖苦嘲讽中终于成功。从辅料、火候、烹制卤时间、冻鸡储存等方面,他都总结出数项操作要领和经验,并加以推广。
1974年9月17日,王保山病逝于开封。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