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北的河东山下,有一道天然大石崖,这道石崖的石壁面平壁直,少凸凹无断裂,长有30米,高约40米,巍峨壮观。紧挨石崖下是村民耕种的田地,有一亩多,田地下面就是河道;石崖后上方是一个天然大溶洞,当地人叫它“织机洞”,据说是先人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织机洞的故事别人已经说过,这里只说这面大石崖壁上的石窟。在石壁中间距地面约一米高的石崖上,有一个高约1.5米、宽有1.3米、深有1.4米的人工拱形石窟,石窟口为方形,外小内阔,留有约10厘米深的镶檐壁挡,内壁正面凿石人群像(石像有被后人损坏痕迹)。石窟旁边的石壁上刻有《北齐石窟造像》碑文:“北齐天统十年(568年)建造。内刻造像七尊,居中为阿弥陀佛赤脚立于莲花之上,座下两童子。旁雕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珠、普贤二菩萨像。菩萨前刻青狮白象,两边刻二力士,背上有莲花化生。神态生动逼真。”这个碑文是近代拓刻的,因为最后还有一句“1987年5月6日被荥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荥阳县第一批文物。”
原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荆三林在《浮戏山从考》(1988年出版)一书中说:“王宗店入口处东面山崖间,有北齐天统四年伏波将军宋世景造石窟像一处,窟上有铭记,详记造像经过。事见《北史·宋隐传》,(宋世景)‘为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时郑氏豪横,号为难治。济州刺史郑尚弟远庆,先为苑陵令。多所受纳,百姓患之。而世景下车,召而戒之,远庆行意自若,世景绳之以法’。宋世景以此欲筹建一大规模的石窟寺院,凿成一小窟,齐亡。因此寺院未成……”
听当地村民传说,此石窟应该是当时百姓为铭记宋隐(字:世景)刚正不阿,为民除害,对他歌功颂德所建,时任荥阳太守的宋世景也大力支持,建议建造成石窟寺院。结果,刚刚凿成一个石窟,北齐灭亡,新的统治者不允许百姓为已亡朝廷官宦立碑建祠而搁浅。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