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佟培基:汽车兵出身的博士生导师
佟培基:汽车兵出身的博士生导师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9/19 15:38:5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河南大学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励志人物:通过自学,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汽车司机成为百年学府河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填补了唐诗学术界的空白,让学界专家惊叹;他重视能力不唯学历,潜心研究学术,至今仍只是高中学 历,但他却毫不在意;他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并被拍摄成专题片。他就是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佟培基教授。
    8月27日,记者走进佟培基的家,看到的场景让记者很是惊讶: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房子,有些破旧却很有味道,仅有70多平方米的屋子,各类书籍就占用了两个房间,书架上、桌子上摆放的都是书。就在缕缕书香之中,佟培基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他的传奇故事。

    孜孜求学频受嘉奖

    今年70岁的佟培基祖籍北京,上个世纪40年代,他的父亲因工作来到开封,1944年3月他出生在这里。佟培基的母亲于上个世纪30年代毕业于青岛幼儿师范,曾在基督教会幼稚园任教。母亲是佟培基的启蒙老师,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认字。

    从小聪颖的佟培基,5岁时就已经能认识许多汉字。初中考试,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当时开封最好的中学开封第一高中,却因家庭贫困,父母不同意他上学。 “那时候,我父亲月工资只有40元,一个人的工资供着一大家子人,当时两个弟弟还在读小学、初中,父母再也无力供我上学了。”于是自己便跑到开封第一高中 去报了名。没有交学费,他就赖到教室上课,班主任拿他没办法。当时班上有个叫阴树堂的同学,父母在外地工作,所有的费用都是在开学时给他。看到佟培基可 怜,阴树堂就对他说:“我先借你5元,等你有了再还我。”就这样,在同学的资助下,佟培基勉强读完了高中。

    1963年,佟培基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当汽车兵。虽然每月只有5元的津贴,但他却将大部分钱用来买书。当时北京前门外有个旧书店,佟培基 常去那里买折价书。他的汽车驾驶室的坐垫下、工具箱里装的都是书,一有空闲他就拿出来读。他细心观察部队官兵的生活,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把自己的心得凝聚 成鲜活的文字,发表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上。在部队,他连续4年荣获“五好战士”称号,被北京军区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及军直先进分子,在军事训练和华 北军事演习中两次获通令嘉奖。1968年2月,佟培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从部队复员后,佟培基被安置在开封高压阀门厂担任汽车司机。见缝插针利用时间读书,不管出车多么忙,他依然读书不辍。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佟 培基的生活。一天,佟培基在街上遇到一个多年没见的小学同学,得知这个小学同学在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学校需要调小车司机。

    “你看,我可以吗?”佟培基问这个同学。得到同学的肯定答复后,佟培基很高兴。“当时,国营企业是很吃香的单位,福利待遇好。学校老师当时被批为 ‘臭老九’,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学校这样的‘冷衙门’去。”佟培基说,“我是冲着大学去的,大学里的书多,可以有书读,有不明白的还可以找老师请教。”当时 佟培基家里上有老人要养,下面还有3个孩子,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舍弃福利待遇好的国企,到了福利待遇低的“冷衙门”——大学工作。当然,也正是这个选择 改变了佟培基的人生轨迹。

    汽车驾驶室变“书房”

    1973年,在同学的帮助下,佟培基如愿以偿调入开封师范学院,成了一名小车司机。大学,从此给佟培基打开了一扇门。

    出人意料的是,佟培基调入开封师范学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办借书证,办好借书证后,他立即跑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一本是王国维的《人间词 话》,另一本是赵翼的《瓯北诗话》,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两本书,一直想看,可惜没找到。”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了,但是佟培基仍能清楚地记得最初借的两本 书的名字。从此,每次出车前,他都要先到学校图书馆借几本书放车里。到达目的地后,客人去办事,他把车门一关,陶醉在书的海洋里。“那段时间虽然生活上很 苦,但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说起那段美好时光,佟培基仿佛再次回到过去,陶醉其中。

    在当时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提倡工人、教授结合,佟培基正好与国内著名学者任访秋编在一个小组,他就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经常向任访秋请教问题。 由于工作之便,佟培基还经常接送一些国内的知名学者。这样的机会,佟培基从来不放过,有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其间,佟培基先后接送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 元辉、中山大学教授蒋湘泽、历史学家史念海等一些知名学者。每遇到一个学者,他都不放过向他们学习请教的机会。那时,学者时常为眼前这个年轻司机所提问题 的专业程度而吃惊。学者只要有了新作问世,都不忘赠送这个好学的司机一本。

    一本一本地读,一点一点地做笔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明白,就这样,佟培基自学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哲学和日语等,并深深地喜 欢上了唐诗。他发表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上的论文,有些就是在行车间隙构思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唐诗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著名专家的 肯定和称赞。

    小司机“挑战”大学教授

    1974年,佟培基根据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想编写一本《辛弃疾选集》,在参考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时,发现该书有些内容有误。 他根据掌握的史料判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时间是1204年,而非1205年;史料记载辛弃疾的官职大理少卿应为太府卿。佟培基请教了学校的 一些资深教授,他们都肯定了佟培基的判断,并建议他给邓广铭写封信进行讨论。

    “邓广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国内知名的辛弃疾研究专家,他会搭理我这个小司机吗?”佟培基反复思量,最后给邓广铭写了信。半个月后,他收到 了邓广铭的回信,信中说:“先生对辛弃疾研究,所见甚卓,所提之处,重版时定订正……”从此,佟培基和邓广铭成了“忘年交”,经常交流学术问题。得到了邓 广铭的肯定,佟培基的研究劲头更大了。他利用业余时间系统研究、整理了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和作品,写出《辛弃疾年表》、《稼轩词辑评》等30余万字 的手稿,受到邓广铭的肯定和称赞。

    1978年,河南大学(时为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去杭州参加全国第一届宋史研究会,邓广铭教授刚好也在。会间,邓广铭好奇地问周宝珠:“周教授,你们学校的佟培基先生是哪个系的?”“佟培基?他是我们学校车队的年轻司机啊!”“车队司机?”邓广铭大吃一惊。

    1979年,河南大学(时为河南师范大学)承办全国第二届宋史研究会,邓广铭一下火车,就对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云海说:“我一定要见一见你们学校 车队的佟培基。”佟培基来到开封宾馆,两个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培基呀,‘文革’十年,国内研究人员极匮乏,日本研究宋史的学者有600人,而国内才 100人左右,成果也少得可怜。你才35岁,改行研究文史吧。”邓广铭语重心长,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佟培基。见佟培基好长时间没有说话,邓广铭说:“培基, 下决心吧,如果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我可以和你们学校领导谈一谈,或者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报考我的研究生,你应该发挥自己的潜能。”听了邓广铭的话,佟 培基开始考虑自己的前程。他一边工作,一边为考研做准备。佟培基要考研的消息不胫而走,河南大学领导找他谈话,不愿放他走。于是,佟培基被调入了河南大学 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工作。

    被破格提拔为教授

    诗人生平考证、辑佚、重出辨伪被认为是当代唐诗学研究的三大难题,但这没有难倒佟培基,他很快崭露头角,进而成为国内唐诗研究方面的佼佼者。

    佟培基一边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积极实践。他刻苦研读唐代的科举制度,尤其对唐诗感兴趣,先后撰写出《高适塞下曲辨伪》、《初唐诗重出甄辨》、《唐代僧诗重出甄辨》等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

    洋洋九百卷、千万字之巨的《全唐诗》,编排草率,错误百出。1990年,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的傅璇琮交给佟培基一副重担:全面梳 理清康熙御定的《全唐诗》。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涉及作家2000多人、作品近5万首,重出甄辨的研究工作难度极大。从1991年的正月初二开 始,佟培基即“埋头书案,钩沉稽异,晨夕笔楮间,以每解一疑为乐,几忘世事”。为搜集翔实的资料,他整天泡在图书馆中,阅读查找资料。他还专程跑到上海图 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北京图书馆一待就是3个月,每天都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对一些古本珍本典籍,他就抓紧一分一秒强记和笔录,每日笔耕不 辍。终于,他排查出《全唐诗》重出误收总计达6858首,涉及作者900多个,并于1992年完成了《全唐诗重出误收考》50万字的书稿。该书出版之后, 在国内外唐诗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好评如潮,被誉为“《全唐诗》重出误收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约请佟培基编著《孟浩然诗集笺注》。他白天给研究生上课,只有晚上去做,节假日也不休息。1998年初夏,佟培基已经感 到身体严重不适,但仍然每天工作到凌晨。最终,医生诊断其为食道癌,必须立即做手术。手术出院时,医生叮嘱他,有一项身体指标已经降至维持生命的最低点, 一定要注意修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佟培基每天仍趁妻子上班的时候,偷偷搞研究。等妻子下班回家前,再偷偷将书稿收好放回原处,卧床休息。古籍整理工作 不仅是一种脑力劳动,查阅资料也是体力劳动。每一次他从高高的书架上拿取那些沉重的书籍,都会出一身虚汗,感到一阵阵眩晕。但他告诉自己在书稿未完成之 前,绝对不能倒下。就这样,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如约完成了书稿。2000年6月,这部著作面世,即被学术界称为孟浩然作品“最完整、最权威之注本”。次年, 该书在“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8月,该书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

    鉴于他学术功底扎实,研究成果突出,1982年,佟培基被破格评为讲师,198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87年,他自学成 才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河南大学,专门为他拍摄了《从汽车司机到副教授》的专题片,并在全国公映。2011年7 月1日,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佟培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

    高中学历的博士生导师

    时至今日,佟培基仍然只有高中学历。2002年,他被定为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申报博士学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向国务院学位办申报的时候,学位办 工作人员见到佟培基填的学历是“高中”时大为诧异,还以为填错了,特意致电河南大学核实。他不仅是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博士生导师,还是享受国务院特 殊津贴的专家、河南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佟培基与著名书法家桑凡住在一个院,好学的佟培基从小就向他学习书法,临写碑帖和秦篆。佟培基工篆书、隶书,作品雄浑圆润,凝重古朴,曾入选日本大 阪中日书法联展、郑州国际书法展、广州中外书法展等全国性、国际性书法展,荣获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国际金奖等大奖,并被刻入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邙山黄 河碑林、孟津王铎书艺馆、朱仙镇岳飞庙等,众多作品流传日本、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其书学论著《宋代书法概论》入选中国书协全国首届书学理论会, 并收入专著《宋代文化史》。他还开设河南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课,负责培养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佟培基其人其事已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 《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和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千年石窟寺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