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皇族后裔成客家人
皇族后裔成客家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9/18 11:02: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宋朝结束,客家民系形成,汉民族得以更广泛播衍。这就是历史!”9月15日,开封市博物馆青年文史学者盖伟说。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国都开封,一代帝都毁于一旦。金兵虏获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勋贵、朝臣和大批工匠等北上。侥幸带兵在外的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称帝,即为宋高宗。宋高宗不敢挥师北上,而是向南“巡守”。皇帝带头南渡,臣民更不用说了。10多年间,数百万民众追随宋高宗渡江南迁。这次迁徙就是客家人历史上第三次大迁徙。

    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杭州陷落,宋端宗打算避难泉州,而泉州守臣公开投元,赵氏宗亲3000多人惨遭屠杀,其余赵氏改称黄、吴、辜等姓向闽西山区潜逃,后流散至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区。这支赵氏逐渐融入客家民系。

    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朝军队与元军在崖山(今广东新会)进行大规模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大臣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跳海殉国。包括南宋遗民和赵宋皇室子弟在内的10余万民众流亡闽、粤、赣、琼各地,部分赵姓皇室逐渐融入客家先民之中。

    赵氏南迁后,其后人转变为客家人的情况大致如下:宋朝宗室分为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赵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赵匡胤)支派又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安徽、湖北、四川、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其后人一部分融入客家先民之中。秦王支派迁居浙江、福建,其后人一部分也成了客家人。

    太宗(赵光义)支派宗室随徽、钦二帝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西北),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后有赵姓移居江苏常熟、江西上饶。南宋灭亡时散逃至广东潮阳、台湾澎湖等地,并在闽、粤一带繁衍。

    魏王(赵廷美)支派迁徙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福建汀州等地,其后人一部分也成了客家人。

    自宋代赵氏南迁之后,赵姓客家人遍布东南方各地,后来又逐步开始向海外播迁。
(作者:吕树建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千手千眼佛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