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12月15日,-5℃。上午,我去城东看望老朋友大曹。
这些年,大曹(即曹俊亮)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其雕塑作品二度进驻东方卢浮宫——中国美术馆;国家级报纸、省市电视台对大曹时有报道。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肯定了他的成就。
从大相国寺藏经楼东院(当时群艺馆所在)由徐玉庆、景新生老师引导他第一次触摸红泥(那天我也去了,最终我选择了写作),30多年过去了,1万多天啊!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寿,而是衡量它是否拥有真正活着的内涵。大曹,如一头朴实而倔强的山羊,无论征途的荒凉、贫瘠或者偶尔间的水美草肥,他都始终不渝地跋涉着、探索着,并且如饥似渴地弥补先天的营养不良。大学进修、外出观摩、 登门求教……大曹不是那种天才,他必须花费超人的努力。你可以留意那一双做过工厂最苦最脏的管道工的大手,入夏仍然残留着的冻疮伤痕会默默告诉人们他许多奋斗的情节。此刻,他工作室木架上正昂立着穆青、邵华泽、焦裕禄、姚雪垠、翟俊杰、金泳三(韩国前总统)、连战、李公涛……的雕像。
大曹,是一位与其年岁乃至所处时代不相称的男性,他至今甚至还执拗地认为跳舞是一种不洁行为便是佐证。这也注定他必然选择开辟荆荒的创业精神,得学会咬紧牙关,得不断去舔干裂充血的嘴唇,得善于咽下屈辱与辛酸,这大概也是世间平民艺术家的必经历程吧。试想,今天的大曹一旦沾染上某些艺术家的那些洒脱倜傥,他立刻便会在阳光下蜕化成另外一副模样!
如今面对这一斑驳陆离之世界,大曹身心只有两种单色:红与白。
红:他耳鬓厮磨的泥土和艺术家的热血与激情;
白:为作品造型的石膏以及创造者的傲骨与坚定。
这次与大曹小聚,得知他被某艺术院校请去为雕塑系的学生讲课,出乎意料的是,他朴实与坚实的艺术风格与实践,在最高学府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誉。多少天过去,不断有学生来到他的小屋拜访他,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同学们说给曹老师的感人肺腑的话……
有时间走近大曹,他那敞开的木门会扑面袭来一种审视与拷问,满身红泥与白斑的艺术家宽厚的笑容,会让你立刻检讨自己的懒散与敷衍,每一回造访都会形成一次友谊的滋润与激励。
在成功和荣誉向大曹铺展红地毯的季节, 大曹仍然固守在他所在计算机研究所的 308号10平方米的“蜗室”(最近,所里又给他调了一楼一间稍大些的工作室)。他始终怀着报恩之心,感激所领导对已退休的他的关照。大曹有些口拙,从不会当面许诺报答一类的言辞,大曹是属于那种永远不会忘恩负义的大丈夫,这在日益物化的今天已非常难得。
原谅我没有列举给大曹带来荣誉(几乎没有任何奖金,相反,他个人还要比书画家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入)的作品的名目;我还在思考着,大曹这30多年以及以后的岁月,理应是一部厚重的平装书(绝对不会是精装烫金的封面啊),书的名字,是用红与白凝铸成的两个立体的大字:坚持。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