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开封张光第科举家族
开封张光第科举家族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9/1 9:16: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数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的科举家族

    张光第(1800年~1869年),字镜春,号云轩,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世居开封徐府街路北。因为他做官有政绩,又对乡梓有贡献,因而名声很大。《祥符县志》和近年出版的《开封市志》均有他的传。以张光第为代表的开封张氏科举家族,是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张光第祖孙三代均有功名,张光第是举人,其次子张守敬为贡生,他的长孙张祖谟于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在咸、同时期,他家拥有一进士、一举人、一贡生,再加前几代也有贡生,从而使他家成为一个科举家族。

    张光第仕途顺利,最后被晋封为一品衔的荣禄大夫。其妻李氏,乃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开封举人李若之女,为一品夫人。张光第有四个儿子,均为官,三个是知府级官员、一个是县级官员。其孙张祖谟,考中进士之后先任内阁中书,再升任宗人府主事,因纂修玉牒有功而升刑部员外郎,后为知府。张光第及其子孙多任清代高中级官员,实现了上代读书做官的夙愿。

    张光第的上几代虽都走读书求官之路,但成效不大。据张光第和张祖谟朱卷的记载,张光第的太高祖张朝栋就是“廪膳生”,即成绩优秀并得到政府补助的秀才。这说明,张光第的上代就试图通过熟读四书五经而入仕。但是,张朝栋未能如愿,他既未成举人、进士,也无实际官位,仅仅当了有衔而无实职的“候选教谕”。张光第的高祖张谱,虽是“候选县丞”,官衔略高于其父,但仍非实际任职,而且他还没有科名。张光第的曾祖张荣寿是“太学生”,说明他依照上代愿望,继续走读书求官之路,但也未能谋到官位。张光第的祖父也是既未得到科名,也未谋到实际官职,虽为“候选巡政厅”,也仍是“候选”人员。直到张光第的父亲张润之,才算有了实际官位,“任山东赍奏厅”。赍奏厅一职是负责各地官员奏章的整理上报工作。由此可知,张润之有整理奏章的能力,说明他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他并无科名。直到张光第,才使他家产生了首位举人。

    特殊机遇使张光第得以中举。道光五年(1825年)他参加河南乡试,因文采稍嫌逊色,按考官的最初评定,将他列入副榜,由于机遇好,他才成为举人。当时,原拟正榜录取曹某,因所写之文有违背规定的字样,在“揭晓前三日”被复审考官发现,改为副榜,因而空下了一个正榜名额,使张光第得以递补。台湾出版的《清代朱卷集成》一书,收入了张光第参加此次乡试的朱卷,从这份朱卷可以找到相关记载。在一般情况下,朱卷包括三部分:考生履历、科份页、考生的文章。考生履历部分,说明个人简况、家世及社会关系;科份页部分,除载有本科科份、名次及主考官评语,还有该房原荐批语;考生的文章部分,刊印多少不等,有人把三场考试所写之文全刊,篇幅较大;有人则只刊得意之作,使朱卷简明。在乾隆中叶之后,考生在第一场考试时所写之试帖诗,习惯上都予以刊刻,并附在文章之后。但是,张光第的这份朱卷很特别,它只有前两部分,而没有第三部分,既没有印诗,也没有印文章。我们在张光第这份朱卷的科份页中,除能看到他考中第20名举人及两位主考官的评语之外,还能看到他的荐卷。所谓荐卷,是指同考官将优秀试卷荐与总裁主考之卷。在张光第的这份荐卷上,有第五房同考官推荐时的批语,其中有以下文字:“八月二十日始得此卷,亟呈堂荐,两主司击节叹赏,已列前茅,乃因易艺失解,抑置副车。嗣以揭晓前三日,主司覆勘本房中卷,缘正榜曹生文中有违式字样,遂改为副榜,又将此卷抽出……”由此可知,张光第的文章写得不错,按文章的水平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因他 “易艺失解”,大约是他写的诗较差,因此,便把他列入了副榜。在发榜的前三天 ,主司重新审阅他所在的考场第五房试卷时,发现考生曹某的文中有违背规定之处,便把曹某从正榜录取改为副榜,于是腾出一个正榜名额,才又抽出张光第的文章,重新评判,从而使张光第成为举人。由此可知,张光第的文采并不是十分优秀。值得研究注意的是,张光第有自知之明,他在朱卷中不印自己的败笔之诗,同时,连所写的上乘文章也不印。

    张光第取得功名和做官之后,遵照家训,继续鼓励儿孙走科举之路。他的四个儿子虽均能为官,但只有次子张守敬有科名。张守敬号筱云,为优廪贡生,任户部候补郎中、广西司行走。他的长子张守诚,号少云,山东即补同知,钦加知府衔;三子张守让,号幼云,为候选知府,赏戴花翎;四子张守基,号稚云,陕西米脂县知县,赏戴花翎。1871年时,张光第有5个孙子,只有长孙张祖谟有科名。张祖谟(1851年~?),字显庭,号芝浦,又贻庭,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河南乡试第5名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三甲进士,因朝考成绩优秀,成钦点内阁中书。至此,在张光第祖孙三代中 ,有贡生、举人、进士各一人,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科举家族。张光第祖孙三代取得功名用了近半个世纪,自1825年张光第中举,再经次子张守敬成优贡,至1871年张祖谟中进士,前后共46年。所以,开封张光第科举家族的形成是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终成一品的张光第

    张光第去世两年之后,其孙张祖谟在会试朱卷中说明了张光第的升官过程:“历任福建莆田县、闽县知县,署福州府南台海防同知,直隶顺德府同知,署平乡县知县,广平府、顺德府知府,署永平府知府,升任安徽凤颖六泗滁和兵备道,凤阳关监督,按察使司按察使,布政使司布政使,钦派稽察顺天赈务大臣,赏戴花翎,诰授资政大夫,晋封荣禄大夫。”有相当数量的清代举人是谋不到官职的,能谋到官职的举人绝大多数是当小官,开封举人张光第,最后能成一品荣禄大夫是十分不容易的,说明他仕途顺利。张光第仕途顺利的主要原因是,他热心公益事业,因而当了官;他有军功,才使他升为高官。据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张光第65岁时的一份履历档案记载,他在中举之后的数年间,只是候选知县,直到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监修本省贡院出力,奉旨著以知县归部尽先选用”。 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河南贡院时,张光第并不是地方官员,怎能“监修”?河南巡抚杨国桢在《重修河南贡院记》中说,当时,张光第等四人任会计,会计是监督资金使用的,使他得以发挥“监修”职能。这份档案又记,道光十六年(1836年)张光第的父亲去世,他“丁忧回籍”,恰逢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开封发生水灾,张光第“因祥工漫溢,守护河南省城出力”,又“因办理劝捐修城暨善后工程”,“奉旨准其补缺后以知府用”。由此可知,张光第能够当上知县和知府,主要是因为他热心公益事业,对乡梓有贡献。有军功则是他升高官的主要原因。咸丰元年(1851年)其母去世,他再次离职回汴,遇到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打开封,“因粤匪攻扑汴省防守出力,奉上谕张光第著赏戴花翎,并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员用”。于是,当年五月,张光第便取得了当道员的资格,到了九月,他就补了安徽庐凤道员缺。次年四月到任,十月,又受袁甲三委派,“带兵勇驰赴滁州防剿,十二月,因接仗获胜,平毁驻马河贼巢出力,奉旨赏加按察使衔”,即取得了做按察使的资格。到了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他便“署理” (代理)安徽按察使司。到了十一月,皇帝任命张光第正式担任安徽按察使司的按察使。仅仅经过半年,在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张光第“因历次劝捐助饷出力,奉旨赏加布政使衔”, 他又取得了当布政使的资格。到了九月,他就成为安徽布政使司的布政使。 因他办理军需供应得力,在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皇帝准备再提拔他,不仅“奉旨交部从优议叙”,而且命他到京听候简用,但是他因病回汴了。在汴期间,河南巡抚严树森重用他,“奏留在籍督办河南省城筹防团练”。总之,因举人张光第忠于清朝,有军功,他不仅能够当官,而且还能顺利地升官,终得一品衔。

    因“恭修玉牒”而升官的张祖谟

    张光第之孙张祖谟,文采出众,他因“恭修玉牒”而升官。张祖谟于同治六年(1867年)由优廪生考中举人,是当年河南乡试的第5名。4年之后,他考中了同治辛未科三甲进士。当时,4位主考官给予他的评语甚佳,分别是“妥帖安详”、“轻圆朗润” 、“清刚隽上”、“肃括宏深”。 他朝考成绩好,成为钦点内阁中书。他补授实缺,开始担任内阁中书的时间是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3年之后,他于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升为宗人府主事。宗人府乃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清代宗人府的官员多为满人,但也设有汉堂主事两名,为正六品,掌汉文典籍。清代宗人府的职责之一是纂修玉牒。玉牒是清代皇室的家谱。清代的统治者为了划分宗族内封爵等级,维护宗室、觉罗之间的团结,稳定皇族各支派的袭封秩序,定期分配俸米和俸银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和权利,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议准,每10年纂修一次玉牒。但是,清代实际纂修玉牒的时间并非完全是10年一次,也有9年或10年以上情况的。清亡之后,溥仪还在1921年纂修过玉牒一次。如果加上这一次,清代共开馆纂修玉牒28次。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事。清代玉牒按皇族血缘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入于黄册;其叔伯兄弟旁支为觉罗,入于红册。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皇族繁衍情况。所以,玉牒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开封进士张祖谟能够参与纂修玉牒,说明他对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两份张祖谟档案均记载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他“因恭修玉牒告成,奏保以员外郎分部”。次年四月,他便升为刑部员外郎,后来,再升为知府。

(作者:裴元秀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