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潩水古寨北寨仅有一个寨门,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关爷楼门。寨门虽大,却不能通车,往来物件只能担挑肩扛。楼门是两层拱洞式建筑。楼门名气大不是因它高大雄伟,而是源自一些神奇传说。相传清朝年间,一江西同知为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难至此,最终得以保全。为答谢关公护佑之恩,就立碑纪念,此碑现存寨内。如今雄伟高大的寨门早已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关于它的种种传说,依然被一代代潩水寨人津津乐道。
据村民张鹤群说,南寨建成于清朝中叶以后,要晚于北寨。南寨有五道寨门,南门匾书上有“潩水寨”三个大字。北门名为“聚星”,取七星会聚成北斗之意。东门名曰“永固”,是刘氏后人为纪念先祖刘邦而名。西门则为“景峰”,取此处能遥望具茨山和陉山风景之意。各寨门上都配置滚木雷石,加上高大厚固的寨墙和四周的炮台,更让整个南寨坚如铜墙铁壁。由于这里有躲避战乱劫掠的天然屏障,加上水土肥美,生活安定而又充满希望,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七家八姓的人都纷纷举家迁居此处,以至姓氏多达31个。
潩水南寨内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清中叶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这里最为繁盛的时期。各条街道商号林立,经营点心、油坊和日杂用品的晋升恒以及经营油坊和中药的广泰源号两家的铺面最大。由于这里生活富足、生意兴隆,外埠商贾也纷纷在此投资兴业。当时在潩水南寨甚至还能见到经营煤油的美孚洋行。
如今,为方便生产生活,寨子周围的沟河上已建成两座大桥,寨内有700多户近3000口人安居乐业。大街小巷全是整洁的水泥路面,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站在古寨墙边,摸到的仿佛就是有几千年积淀的潩水文化。饱经沧桑的墙体,已经难辨旧日模样。但是那过往的辉煌和传说,却依然在潩水人中代代相传。新郑高度重视对古潩水文化遗址的保护。潩水寨已被归入城镇化过程中禁止拆迁的古寨之一,这也使遗址的古朴风貌得到较好保留。但是,从黄帝时期到现在,古潩水寨到底还蕴涵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秘密,还要人们不懈地去探索和发现。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