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秋,也称“咬秋”、“贴秋膘”。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民国《首都志》亦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的记载。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全家围着啃,就算是啃秋。而农人除了啃西瓜外,还会啃香瓜、山芋或玉米棒等。啃秋实际上寓意着五谷丰登。
相传,有一年大旱并且瘟疫蔓延。城南霍老五,他家祖传种绿皮西瓜,为了留下瓜种,他不辞辛苦从十几里外担水浇灌唯一的瓜苗,并在瓜苗旁搭建了一个茅草棚,日夜守护。一天中午,来了个郎中(相传为张仲景),开口就问霍老五要瓜吃,要在往年霍老五不但会给他一个,还会再送他一个路上解渴。可是今年就结了一个瓜,还要留种用,霍老五只好撒谎说瓜都枯死了。郎中一听就生气了,随手拾起一根竹竿,朝杂草覆盖下的西瓜捅了捅:“这不是瓜,是葫芦瓢?”霍老五只得将原委说给郎中听,郎中听后语气缓和下来:“你有所不知,我要西瓜是为了医治病人。”这么一说,霍老五心软了,只好摘下这个西瓜递给他。郎中接过西瓜后,居然将西瓜高高举起朝石板上砸去。顷刻间,瓜子、瓜瓤到处飞溅。随后这一郎中留下一张药方给霍老五,并念叨:“西瓜消暑气,泻瘟热,是天然的白虎汤。”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霍老五回过神后,转身一看瓜园里到处是又大又圆的西瓜。大家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来买西瓜,奇怪的是吃了西瓜后,瘟疫就好了。当时恰逢立秋日,于是立秋前后吃瓜“啃秋”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啃秋”、“贴秋膘”应掌握分寸。民谚“秋瓜坏肚”是说,立秋后再过量贪吃西瓜,一味“啃秋”,就会“啃”坏肚子。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夏季,人们为了解暑、降温食用了大量瓜果,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若再突然吃大量油腻食物,则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处于“虚弱”状态的肠胃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油腻,反而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进补,宜先调理脾胃,可吃一些既营养、又容易消化的蔬菜,调理脾胃功能。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