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镇的许岗村,初立村时,村东有一东南西北走向的土岗。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首先照射着土岗的东坡,而后,阳光才渐渐地照遍整个村里。于是,人们就起村名为“阳缓里”。
南宋嘉定年间,中原一带兵荒马乱,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四处奔逃。公元1208年的一日,从河南沁阳县逃来一对姓许的年轻夫妇,落户到“阳缓里”村。1209年许家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儿,起名叫仲平。仲平幼时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当仲平五六岁时,夏天夜晚在院子里乘凉之时,常常纠缠爹妈教他数星星,看天象,讲故事给他听。村里有学问的人都说:“这孩子真灵气,有点像东汉时的大科学家张衡。”仲平上小学时,爹妈就给他改名许衡了。
许衡童年时,就自知家境贫穷,爹妈供养自己上学很不容易。所以,他在学校里读书非常用功,什么经传、子史、礼乐等都很爱读,什么兵刑、水利的书也去攻读。他上学期间,凡是白天学过的书,夜晚睡觉前都再温习一遍。由于许衡勤学苦读,加之天资聪明,年轻时就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曾与窦默等人一起讲过程颐、朱熹的理学。
忽必烈(元世祖)为亲王时,到处招纳有才能的人,帮助治理国家。阳缓里的许衡被招到朝中,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力兴办学校。元世祖即位后,许衡与刘秉忠等官员在一起,制定各种官制,为元朝统治中国策划了“立国规模”。后来,在朝中又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官员),许衡认为“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国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由于许衡的学识渊博,皇上就叫他负责制定官制,修改历法。他和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在一起闯南串北,长期观测天象,研制出许多观测天象的精密仪器;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所观测台,闻名于世的登封市观星台就是其一;进行实地观测,重新观测了28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并把全国的27个观测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和验证。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编制成了《授时历》。阳缓里的人们也多为村里出了个著名的大科学家而自豪。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许衡就在73岁那年,身患重病,与世长辞。全村男女老少都为之悲痛万分,三天三夜哭声不绝。为了纪念许衡,阳缓里的百姓将村名改为许岗。后来,村民们为他立了“许鲁斋故里”纪念碑。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