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唐人驯马场景传神再现
唐人驯马场景传神再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29 15:48:3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因善奔跑、能负重,成为古人征战疆场、行以代步不可或缺的伙伴。所以,自古中国就形成了爱马、颂马的独特民俗文化。在洛阳博物馆中,珍藏有一套彩绘驯马陶俑和抬腿马,两者“对立统一”的神态,形象再现了唐人驯马的生动场景。

    1  马政兴衰关乎国家命运

    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拥有马匹的数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马政的兴衰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

    马政是朝廷对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兵马俑坑内的大量战车和骑兵俑,就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西汉时期,汉武帝曾西征求马,才得以拓展疆土。因此,马对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马更加受到重视。据记载,在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高宗麟德年间的约四十年时间里,全国马匹总数由不及万匹发展到70多万匹。

    一生戎马倥偬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战马用情至深。其中,最有名的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和拳毛驹,这六匹战马都在李世民开辟大唐基业的重要战役中立有赫赫战功。

    李世民称帝后,不忘这六匹名马拼杀疆场的贡献。当文德皇后病故埋葬于昭陵时,唐太宗下令大画家阎立本为这六匹名马画像,并镌刻于昭陵祭坛之上,成为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

    2 传神再现唐人驯马场景

    在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我市一座唐墓中,出土一套彩绘驯马陶俑,由驯马陶俑和三彩马各一件组成。两者造型构思精巧、神采饱满,成为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我们看到,三彩马鞍鞯(ān jiān 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配饰保存完好,通身饰以朱彩,虽马身彩绘颜料有所脱落,但纹饰依旧清晰可见。骏马的躯体非常匀称,肌肉丰满,筋骨分明,显得十分矫健。特别是,马颈高扬,马头内勾,张口嘶鸣,浑身肌肉紧绷,作欲挣脱缰绳状的形象令人惊讶。这也说明唐代工匠对马的刻画和拿捏十分到位。

    陶马旁边的驯马师,头戴幞头(fú tóu,古时男子束发的头巾),上身着一件窄袖圆领衫,衣袖挽至肘部,下身穿一条开裆长裤,足蹬尖靴,两腿叉开,双肩平张,身体前倾,右手牵着缰绳的手腕暗中蓄力,暴起条条青筋。驯马师瞠目咬唇,目光严肃,俨然一副呵斥马的样子,神情极为投入。

    文物专家称,在双方有对峙又有呼应的关系之中,既有人与马的较量,又有马与人神态的交流,让人体会到一种静与动的美妙结合,反映古代工匠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作者:白云飞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汴水秋声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