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开封道教文化的传承者:救苦庙
开封道教文化的传承者:救苦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23 9:11: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救苦庙位于开封市大梁门里北仁义胡同之西二道胡同20号,现为开封市区对外开放的唯一一座坤道庙观。

    救苦庙的名称由来传说不一。据传,一次老子骑青牛访贤问道,累了,就把青牛拴在老槐树上,就树休憩,偶有感悟,脱口而出“居善地......与善仁”。刚从战场上归来的一位将军恰到此听到玉音,醍醐灌顶,也把战马栓到老槐树上后,与老子交谈,顿彻人生,卸甲捐献,建立庙观,名为“救难庙”。以捐前半生杀生罪愆。历经水患战乱,朝代更叠,“救难庙”早已没落衰败。

    至清朝道光年间,时逢鸦片战争,吏治腐败,内忧外患,饥民流丐,充斥城厢。某日傍晚,有一老翁,白发长须,身穿长袍,手提瓦罐馍篮,四处施粥舍饭,见众人争相分食,则说:不要慌,慢慢吃。餐后人们方才醒悟,老人的馍篮不大,瓦罐甚小,怎能取之不尽?四下寻找却再也不见老人踪影,有人便说这是救苦爷爷下凡来救我们的呀!日后即在此建庙,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烧香朝拜,祈福求安。名为“救苦庙”。 后有一云游道人在此常住,行医传道,信众渐多,“救苦庙”逐步得以发展。后人说,这是道教老祖在此显灵了。

    1855年,庙旁居士王绍臣捐房入庙,首倡扩建,商会同道及广大信众纷纷赞助,修房盖殿,香火渐盛。清末民初时期救苦庙达到鼎盛,拥有殿房五百余间,从西门大街直到西兴隆街路北,分南北八个大院,并架一天桥来连接南北院落。计有救苦殿、关帝殿、吕祖殿、祖师殿、三仙殿及男、女厢房,另设有舍药房、舍衣房、舍棺房等,以便定时从事善举,并在郊县拥有庙田五顷四。当时庙内事务皆由坤道主持,外务则由几位会首操办,井然有序,声誉日隆,成为中原地区秉承全真教始祖王重阳“三教合一”之著名道观,为开封近代道教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现“救苦庙”道长康圆慧居士,为开封市政协委员。全身心投入道教文化的传承,发扬光大道教文化救苦抒难、祈福信众的精神,举庙观之力,聚信众之意,全力弘扬道教国学精髓,以拜望有识有福人士聚福。

(作者:黄海风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