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民国文人的腰包
民国文人的腰包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17 15:51:2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这天气越来越热了,有人推荐“祛暑妙方”:想想月收入,再想想岁数,后背嗖嗖地冒冷气!工资少可怜不够花,年纪大可叹没前途,可不是得心凉。要按照这个逻辑,民国时期的某些文人恐怕会被“热死”——收入太高,热血沸腾啊!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有几册民国小学生课本(下文简称民国课本),书中提到了河洛地区的物价:每月花费六七元,一家人就能吃饱穿暖。而当时的某些顶级文人,一个月能赚好几百元,钱多得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花!

    1.奋斗数月就能买房

    顶级文人的代表首推鲁迅。他记了许多流水账:请朋友去饭馆吃饭,3元;去日本医院看病,2元;买《李太白集》,2元……比照相关史料,民国初年,1元能买五六十个鸡蛋,4角可买一部《三国演义》,一两角可看一场戏。认真干活儿,能挣多少钱?据《教育与收入分配》记载:“1920年至抗战爆发的那段时期,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在15元以下,但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后月薪就有100元左右。”可见读书人比搬砖工有“钱”途。

    当时,一套小说定价1元,初版3000册,便能捞回本钱,再版必然盈利。书局版税率最高达25%——卖1本书,1/4的收入都归作者。文人只要写一本畅销书,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给报社“打工”,也是来钱的好差事。报社的编辑、记者收入丰厚,鲁迅靠着犀利的笔杆子,只消奋斗几个月,便能轻而易举地买下京城最好的大宅子。

    2.枪杆子不如笔杆子

    其他的文人,比如在北大教书的胡适、李大钊等人,月薪都有三四百元。跟他们同校的郁达夫为此牢骚满腹,因为他的月薪只有117元。郁达夫不知足呀——民国初年的政府教育部官员,月薪才60元,比他差远了。至于那些目不识丁的体力劳动者,每月赚的钱不过是顶级文人的零头:女佣1.5元至3.5元不等;工人数元至十几元不等;商铺里的学徒连工钱都没有,到了年底,掌柜的给封一个红包就算不错了。

    当兵打仗,兴许能多赚一点儿钱。参照民国课本可知,在抗战爆发前,“营长每月薪金120.29元”“排长每月薪金23.85元”。

    对比之下,有钱又有名的文人,自然受追捧。电影明星以读书为荣,官宦千金宁愿给小说家填房。文人包天笑总被人缠着求墨宝,为防遭泛泛之交揩油,索性明码标价:请我写字,可以,每副对联4元!不过,也不是所有文人都这么牛。有些读书人,比如孔乙己,苦不得志,穷困潦倒。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洛阳老城的庙会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