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出土的北宋瓷象棋
洛阳出土的北宋瓷象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17 15:37:4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时下,街角、公园总少不了对弈厮杀的场景。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小卒一去不归还……这样的象棋顺口溜,很多不会下棋的人也能说上几句。在洛阳博物馆,就珍藏着一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和出土地点明确,且保存非常完整的瓷质象棋,这为研究古代象棋形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象棋形制关联战争谋略

    1997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洛阳西工区唐宫路北侧一座宋代墓葬中,发现了这副完整的圆形瓷质象棋。整副象棋棋子共32枚,黑白棋子各16枚,卒子齐全,有将2枚、卒10枚、车4枚、炮4枚、士4枚、马4枚、象4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象棋出土时,并未发现棋盘。

    这些棋子大小匀称,直径约1.8厘米,厚度约0.3到0.5厘米,与现在常见的棋子相比要小巧一些。专家介绍,棋子均由瓷土烧制而成,表面不施釉,正面的阴刻字填涂朱砂。虽然个别棋子的字迹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但通过凹进去的刻痕,仍可辨认出棋子的“角色”。

    在这副象棋棋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炮”。4个“炮”字并不是现在常见的“火”字旁,而是“石”字旁。这是因为古代最初的“炮”是古人利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一种投掷石头的远程发射武器。所以,象棋中的“炮”,一直都沿用“石”字旁。

    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炮”逐步进化为发射火药炮弹的重型武器,象棋中的“炮”,也从“石”字旁变为“火”字旁。由此可见,象棋的形制和规则,不仅与古代战争的排兵布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实现了军事谋略与生活游戏的完美融合。

    2.象棋唐宋以来广受喜爱

    象棋,古时也被称为象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代,象棋已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舞蹈、杂技等文化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象棋更是非常流行,可谓家喻户晓。

    “当时市井还出现了专门制作棋子和棋盘的手工艺人,随处都可以买到棋具。下象棋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职业,一些棋手被召入皇宫,担任“棋待诏”。”专家介绍,“棋待诏”是专门陪伴皇帝下棋的官职,官阶九品。凭借棋艺可以获得官职的现象也说明了象棋在宋代盛行。

    据记载,象棋在宋代的发展,离不开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支持。赵匡胤对象棋的情有独钟,也影响了宋代的历代帝王。北宋末年的宋徽宗非常迷恋象棋,他常用他创造的瘦金体字题写的棋子来下棋。据说,宋徽宗在被金兵俘虏到北方时,也随身带着象棋。

    当时,不仅王公贵族喜欢下象棋,文人雅士也同样热衷此道。据记载,李清照婚后经常与丈夫赵明诚在家以下象棋为乐,并称象棋为“博弈之上流,闺房之雅戏”。

(作者:白云飞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合香风靡河南府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