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县衙的“廉政课”
古县衙的“廉政课”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8 16:51:05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郑州南行40公里的新密市有个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密县县衙。古县衙长220米,宽110米,占地38亩。照壁、大门、仪门、戒石坊、月台、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等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开,形成九层五进院落,另有东西花厅、八班九房和县监狱。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616),为五品县衙,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已有1400余年,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址重修。

    浏览密县古县衙,笔者时时被其廉政文化所震撼。仪门前有两个莲花池,四周有石雕栏杆,池内漂满莲蓬。导游说:“你们如果七八月份来,这莲池荷花盛开,清香宜人勒!”我想,莲池与“廉耻”谐音,古人在县衙前修建莲池,当有为官要清正廉洁、“出淤泥不染”之意吧!

    县衙大殿面阔三间、进深8米,单檐歇山式,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0朵,绿色琉璃瓦覆顶,匾额镌“善恶昭彰”四个烫金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作恶报作恶不报祖宗有德德尽再报,行善昌行善不昌祖宗有殃殃尽再昌”,凸显人生哲理。院内有一高大的戒石坊,正面镌“公生明”三字,为《荀子·不苟》中名言;背面刻宋太宗赵光义钦定、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十六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彰显公正廉明、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大堂有“清、慎、勤”三块匾额,两旁楹联云:“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读之发人深省,难怪这里成为新密市“廉政教育警示基地”。

(作者:马承钧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