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始建于唐,与西门、大南门、宋门和曹门一样,是城墙历史最悠久的城门之一,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北门古时称为封丘门,五代后梁时改称为含辉门,后晋改称为宜阳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改名为安远门。民国年间冯玉祥主豫期间曾一度改名为共和门,开封人俗称北门。5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宋门,探访这座古城门的历史。
对开封地方史颇有研究的刘海永告诉记者,开封城墙在唐、宋、金、元时期,都是黄土夯筑的土墙,到了明代,开封外城已毁坏殆尽。明朝统治者就在北宋东京内城和金代里城的基础上,除墙体仍为夯土外,用青砖把城墙外表全部垒砌起来,这才是开封砖城的真正开始。刘海永说,宋元时期北门的城门楼为两重建筑,高大宏伟。但在元末时期,农民起义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攻城,为了加强防守,“元将泰不花等以汴梁四面城门,止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即将原13座城门堵塞了8座,仅留下丽景门、仁和门、南薰门、大梁门和安远门,即现在的宋门、曹门、大南门、西门、北门。北城就只剩下一座安远门。
据了解,到明代时期,北门有大城楼一座,城楼为殿阁样式,上面悬挂着“拱宸”字样的牌匾,门外有月城一座,门4重,东边有水门一座城门也是铁裹门,门外是护城海壕。由于黄河水患频发,北门也随之没落衰败。1997年,开封市文物工作者在距北门北约100多米处发现了北门的瓮城遗址。瓮城遗址距地表深约3.8米,宽7米,残高2.9米,由青砖筑成。
北门原来保留有城台,城门宽16米,高约8米。2003年在北门的原址上建城门楼,新修城门楼为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上面为两层宫殿式城楼,下为三个门洞,中洞上面的墙体上镶有“安远门”三字石刻。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