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门,始建于唐,原名尉氏门,后梁改称高明门,后晋称熏风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曾称为朱雀之门,赵匡胤简称为朱雀门。民国时期,冯玉祥改称为中山门。大南门南通往火车站,北直达龙亭,自唐以来就位居开封城的中轴线上,是开封市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对开封地方史颇有研究的刘海永告诉记者,明代的大南门城台之上,和西门、北门、曹门及宋门4座城门一样,也建有“大城楼”,内侧悬挂写有“中原胜概”4个大字的牌匾。门外有月城一座,月城亭内还竖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修河南省城五门记》碑。该碑高8尺,阔2尺8寸,由李梦阳撰文,左国玑书写。大南门可能是5座城门中铁裹门最多的一座,多达12扇。城门外也有护城河,河宽约5丈,跨护城河有一座桥名为迎熏桥。据了解,这是开封几座城门中唯一一座具有名称的吊桥。
据刘海永介绍,大南门原来也有殿阁式城楼,但是在明末时期毁于水患。清朝对大南门进行了多次重筑,1928年5月,冯玉祥令人筹建金声图书馆。金声之名来自冯玉祥的挚友郑金声。1931年刘峙主豫,拓宽大南门,将城楼拆除,改为碉堡式的城门,金声图书馆亦被撤销。后来改建成三进孔道、碉堡式城楼,1948年又毁于战火。现存的是瓮圈的门,城门台基已经不存在了。
大南门是开封城墙唯一的也是全省仅存的一座瓮城,直径137.2米,瓮圈长269米,周长406.2米。1994年至1995年,市文物管理处对其进行了修整。刘海永说,该工程严格按照原有形制进行修复,共修整长度269米,恢复了墙体女儿墙、城垛以及垫层和海墁。整修后的大南门瓮城高8米,上宽5米,底宽7米。修复工程使古城南大门的面貌得到改善。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