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书法“圣经”轶闻
书法“圣经”轶闻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4/17 9:23:3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书法“圣经”,指的是一部大型书法丛帖,它就是于北宋淳化三年也即992年刊刻于东京开封的《淳化阁帖》。“淳化”指的是摹勒刊刻的时间,“法帖”是说它足以作为学习书法的法则。《淳化阁帖》是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发起编纂的,用来赏赐皇亲国戚及近侍大臣的。又因所刊书法作品大部分出自皇宫秘阁,因此有又人称之为“淳化秘阁法帖”。后来,人们为了便捷,也有喊《淳化阁帖》为“阁帖”、“官法帖”、“法帖”的。
  《淳化阁帖》可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前后共分10卷,收入历代书法作者102人,计184版,420帖,2287行。编纂一部这样的汇帖,这在宋朝那样的印刷条件下是颇费人力、物力的,为此,赵光义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
  宋太宗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编这么一套书法丛帖呢?历来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宋太宗赵光义喜爱书法。
  宋太宗的书法水平如何,前人已有所提及,北宋前期的著名文学家杨亿给他下的评语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了。
  他说,太宗的书法很厉害,草书、隶书、行书、八分书、篆书、飞白书六种书体都写得神韵高古,曲尽其妙。又说,宋太宗的飞白书可谓天下第一。他每书写飞白书时,每个字都有数尺之大,会写书法的人都极为佩服他的这种书体。
  杨亿说的一点都不过分,纵观整个书法史,凡写飞白书体的人,都再没有得到过宋太宗那样的赞誉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研究者说了,飞白书体是用来题写皇宫匾额的,每个字都要径大逾尺,无论是纸、墨、笔等书写工具,耗费都相当厉害的,一般人花不起这笔费用。因此,宋太宗善写飞白书体也就可以理解了。
  宋太宗对自己的飞白书体也十分自负。他于雍熙三年刚刚学写飞白书的时候,就已经把书法作品当做礼物赏赐给大臣了。
  有一天,他写了一幅飞白书的书法作品。看看还算满意,就把他赐给了宰相李昉了。他还对李昉说:“朕退朝以后从来都没有虚度过每一寸光阴啊,除读古前人圣贤人之书外,剩余的时间就是练习书法了。朕近来又学习写飞白书,觉得很上手。书法虽然是雕虫小技,没法与帝王大业提提并论,然而总比沉迷于声色犬马要强啊!“从这以后,宁太宗学习书法的雅兴一发而不可收。他每逢有满意的作品了,就把它们赐给他所满意的大臣。
  有关典籍对宋太宗的这类赏赐活动曾做过一次记录。
  淳化三年六月,赐宰相吕蒙正飞白书五轴。
  淳化五年五月,亲书绫扇赐近臣。
  池化五年十一月,赐近臣飞白书各一轴。
  同月,赐参知政事寇准飞白草书一十八轴。
  圣道二年六月,太宗派遣中使将飞白书二十轴赐给宰相吕端等人。
凡接到宋太宗赏赐飞白书的大臣就很高兴,没有接到的大臣就有意见了。有人就在下面开始说难听的:“身为皇帝,天天醉心于书法这种末技小道,难免会荒废政事啊!“
  这种话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太宗也不高兴了。有一天他对吕蒙正等大臣说:“书法是六艺之一啊,固然没法与帝王的治国之术相等重,但朕在治理国家之余,操练一下书法,是在娱乐一下自己啊?朕不喜欢唱歌跳舞,也不喜欢与后宫近侍频繁接触。书法也不让朕练了,你们让朕干什么呢?“
吕蒙正把宋太宗的这些话在大臣中传扬开去,就再没人敢说三道四了。
  宋太宗之后,真宗有一次召集近臣,观赏太过留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大家看后都啧啧赞叹不已。宋真宗还亲自作了一篇《太宗圣文神笔颂》,亲自书丹,寻高手刻碑,以美其事。碑刻的背面刻上宋太宗书法作品的名称并拓成数册,用来赏近臣。
  南宋末年,著名学者王应麟在他的著作《王悔》卷之33《御书》里,记载太宗的书法作品有:《雍熙草书》、《雍熙赐近臣诗》、《草书扇》、《雍熙赐宰臣飞白书》、《雍熙书六韬兵法》、《平戎阵图》、《端拱书急就章赋》、《淳化秘阁御书》、《十二部御书》等。可这仅仅是宋太宗书法作品之一角。因为在这之前的淳化二年,秘书监李至献上新校御书三百八十卷,可见太宗的书作之多。惜其书法作品名录不传。
  在这样一个对书法如此热爱的皇帝时代,诞生出《淳化阁帖》这样的垂世大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淳化阁帖》的编纂及刊刻问世,还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王著。
宋朝初年,在朝中做官的有两个王著,而且这两个王著在《宋史》中都有本传。对于谁是编辑《淳化阁帖》的王著,后人常常闹糊涂。有一部叫《宋稗类钞》的书干脆就把这二个王著合并为一个人了,称他是《淳化阁帖》的编纂者,这种说法显然是很荒谬的。
  活动年代较早的那个王著,字成象,是单州单父人,官至翰林学士,他在后周周世宗的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后来宋太祖夺取了江山,他又成了宋太祖的臣子。这个王著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有一次他喝醉了,在朝堂失了礼仪,宋太祖也没有深究他的罪过。这个毛病他一直改不掉,最后因喝醉了酒,在一个娼妓家里住了一个晚上,这件事被人捅到了宋太祖那里,宋太祖感到很丢人,就把他贬到岭南去了。这个王著,可以肯定地说,他不是《淳化阁帖》的编纂者。
  另一个王著比头一个王著要稍晚一些,字知微,是成都人。《宋史》里有记载,说他“以书法名世,笔迹飘逸妩媚,颇有家法”。仔细分析这句话,王著应是书法世家了。有人说他是王羲之的后裔,但已无据可考了。《全宋笔记》里也有类似记载,说王著楷、行、草兼工,尤善用笔,精临摹,擅双钩——双钩也是临摹的一种形式。宋初,王著在书坛就享有重名,有文字形容他是“独步一时”,相传他曾补写过智永《千字文》残字。经他补写过的《千字文》,竟然没人能够分辨出哪是智永书写的,哪是他被写上去的了。
王著在书法上的造诣,深得宋太宗的青睐。
  后来宋太宗设置御书院,第一个入御书院的就是王著。宋太宗还有一个习惯,每年的九月以后,天气日渐凉爽了,到了晚上,太宗就在内东门北偏小殿内,点上蜡烛,请御书院的书法家在这里写字,常常忙到二更天才结束。王著善于写大字,他用的笔非常巨大,选的全是劲毫,号称散卓笔,在市面上一支笔要卖上百钱。
  有一天,太宗来了雅兴,开始让王著在一张大纸上写八个字,接着在一张大纸上写六个字,下次四个字,再下一次两个字,最后写一个字,都写得极其遒劲。太宗抚掌叫好,把平时自己写飞白书用的上等好笔奖给了王著。
王著到御书院后,就开始了他的宫廷书家的生涯。有一次,太宗让中使王仁睿把自己刚刚临写的王献之的手札 习作拿给王著看。王著知道宋太宗刚刚学习王献之的书法,所以他说:“还不太完善。”王仁睿回去给太宗一说,太宗临习得更加勤奋了。过了一阵子,又拿给王著看,王著的回答仍然和上次的回答一样。王仁睿忍不住地诘问王著:“难道皇上的书法就没有一点进步吗?”王著迟疑一下,才回答道:“皇帝一开始临学书法,马上就说好,他就不会再花心思练了。”
  宋太宗听说了这件事,对王著深为佩服。
  淳化三年,宋太宗发起编纂《淳化阁帖》,自然选择王著当总编纂了。
王著是宋代早期著名的书法家,但是他个人的墨迹却没有只字片纸传世,这不免令人叹息。但是他作为中国现存最早丛帖的编修者,却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淳化阁帖》流传到今天,原本早已不存在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都是后来翻刻的。这就使《淳化阁帖》存在的争议问题成了一个永远的谜了。如有的学者认为王著编纂的《淳化阁帖》十卷是枣木镂版刻成的;有的学者却认为勒石刊印而成的,这个聚讼已久的答案,恐怕再也无法寻觅了。再如《淳化阁帖》为什么滑收入颜真卿的书法,有人认为赵颜两家存在世仇;有人却认为《淳化阁帖》问世时,颜真卿的书法还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云云。笔者认为,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淳化阁帖》的刊行问世,开启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刻帖之风,仅明清两代,所刻的大型丛帖就多达300余种,这对中国书法的流传与普及,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了。
(作者:张晓林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画说开封双龙巷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