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柁有两个读音:一读是du 。意为掌握方向的设备,多装在船尾。另一读音为tu 。如房柁。什么是房柁呢?即房屋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柁墩就是位于上下两层梁枋之间能将上梁承受的重量迅速传到下梁的木墩或者说方形的木块。
在古代建筑中,柁墩是非常有讲究的。它的讲究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放置的位置,一方面是它的装饰。就安放的位置而言,如果上面的梁枋比下面的梁枋短,那么柁墩就放置在短梁的两端;如果上下两层梁枋一样长,则放在梁枋的中段。梁枋短的放一个,梁枋长的放两个。至于装饰,那就丰富多彩了。
古代,人们非常讲究宜居。以所居住的建筑为例,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要对建筑进行装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点到面都要装饰和美化,充满美好寓意,给人以视觉享受。大的房梁、立柱要装饰,房檐斗拱要装饰,连小小的柁墩也要装饰。可以这样说,古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装饰的细节,这叫古建筑的和谐。
在开封遗存的大量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筑当中,基本上都有柁墩。有的在门楼上,有的在主房的房檐下,这些柁墩到现在基本保存完好。因为房顶被风雨侵蚀烂了,还有梁枋保护,只要过梁枋不倒,基本上柁墩都会存在。柁墩的样式基本上都以矩形为主,装饰图案也基本一致。大部分都是以一个硕大的荷叶为支撑,两边配以盛开或半开的荷花。当然,也有全是荷叶不配荷花的。
在开封遗存的古建筑当中,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以汜水会馆的柁墩为例,其东西厢房的柁墩很别致也很精美。从外形看,柁墩中央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两边是牡丹花的花叶,花叶外是翻卷的云纹。由于雕工细腻,看起来十分生动。
去年年底,我们“扫街”到卷棚庙街的时候,我看到一家门楼上的柁墩是一幅别样的仙鹤图。柁墩中央是一只仙鹤,仙鹤的左侧是一株半开的荷花和一株弯曲的莲蓬。仙鹤的右侧是盛开的兰花,仙鹤脚下是一排水纹,更为绝妙的是有一片荷叶从仙鹤背后斜插而过。正是这一斜插的荷叶,使整幅画面生动有趣,富有鲜活感。
关于柁墩的样式,也有很多种。有用一个雕花的三角形作底座上面加斗拱的,也有把一块方木加工成回纹的,但更多的则是矩形的。从柁墩的发展规律看,矩形应该是最基础的,然后是回纹方墩,最后是有三角形基座外加斗拱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建筑部件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有基座的三角形柁墩为例,一开始三角形基座的边是直边,然后发展成曲边,最后形成驼峰状。当然,在开封街巷里这种基座形的柁墩很少见。在寻访开封古建筑的这些年,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柁墩越精美复杂且雕工细腻,这栋建筑就越显豪华气派。
总的来说,柁墩是古建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构件,也是装饰的重点。梁枋、雀替、斗拱,还有房檐上的瓦当、滴水是古建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梁枋之间的柁墩,装饰就要更胜一筹。我始终认为柁墩是梁枋之眼,或者说是古建筑之眼。只有这只眼明亮了,这栋建筑才能熠熠生辉。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