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仁宗的“庆历新政”
宋仁宗的“庆历新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27 8:49: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之建立到宋仁宗时期,已经统治了80多年,其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财政危机日益加深。宋初以来,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竞相兼并土地,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的严重局面。土地集中的过程,就是农民们倾家破产、流离失所的过程。同时,宋初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逐渐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冗费”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到宋仁宗时,内外矛盾更加迅速发展,官僚队伍庞大而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赋敛接连增加,辽和西夏政权威胁着北方和西夏边疆,各地农民暴动此伏彼起。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初,宋朝对西夏战争惨败后,农民起义犹如山雨欲来,而宰相吕夷简对此束手无策。宋仁宗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开始思变,遂于这年三月罢去吕夷简的宰相兼枢密使职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欧阳修、余靖、蔡囊等人为谏官,一道主持朝政。宋仁宗在召对中,对范仲淹特别礼遇,并曾多次催促,要求他立即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九月,范仲淹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作为改革基本方案。方案涉及十事:第一、明黜陟,改变以前文官三年一升迁的办法,对于官员中确实有作为、立天功的人,才能提拔重用;第二、仰侥幸,改变贵族子弟承受恩荫做官的旧法,以减少冗官;第三、精贡举,考试学子着重在策论经学,不在诗赋;第四、择官长,严格选择提点刑狱以及各州县长官;第五、均公田,各级官员要按等级分给职田,防止贪污;第六、厚农桑,每到秋天,各地开渠修堤,以利农业生产;第七、修武备,招募卫兵5万,保卫朝廷;第八、减徭役,免除农民的部分徭役,减轻负担;第九、覃恩信,朝廷有政令,各地必须执行;第十、重命令。注重政令的统一。随后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陆续颁发布及道诏令,施行新政。因为时值庆历年间,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为贯彻新政,范仲淹选派了一批精明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检查官吏善恶。他坐镇中央,根据按察使送来的报告,将碌碌无为的官员从登记薄上一笔勾掉。枢密副使富弼平时对范仲淹十分尊敬,这时见他毫不留情地罢免了一个又一个官员,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范仲淹回答说:“一家哭怎比得一路哭呀”!(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坚决罢了那种不称职的官员的职事。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不合格的官员被除名,一批精干的人才被提拔到重要岗位,这样,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暮气沉沉的北宋政权开始了起色。朝廷上许多正直的官员纷纷赞扬新政,老百姓也对新政点头称快。但是,这场改革直接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限制了他们的特权,他们对此恨之入骨,便集结在一起攻击新政。他们诬蔑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结交朋党,并不断到宋仁宗面前散布范仲淹私树党羽的谣言。“彭党”是宋朝统治者极为敏感的一个问题。为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宋初以来严禁臣僚们结成朋党,他们以唐朝牛李党争为鉴,明令禁止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之间结成座主与门生的关系。
  当朝廷上下,宫廷内外反对改革的叫嚣连成一片之际,宋仁宗那迫切更革弊事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特别是当着最敏感的朋友党问题响彻朝廷,欧阳修的《朋党论》范仲淹的奏言又直言不讳地承认君子也分朋党之时,宋仁宗对范仲淹和富弼便不再信任。庆历五年初,一年前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了一年零4个月的庆历新政就这样昙花一现地夭折了。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社会矛盾并未缓和,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这就是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作者:曹阳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小楼起风雷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