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24 8:51: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在今世文坛和商界引起极大的争论。许多人想要弄清楚而迄今并无结果的一个问题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
据说,全国现有20多个杏花村。杜牧所说的杏花村究竟是哪一个杏花村?多年来,争论的文章实在太多了。纵观各文之说,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一为山西汾阳杏花村说,理由是该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历史,汾酒又为中华名酒;一为安徽贵池杏花村说,理由是那里也酿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过官。贵池说者驳汾阳说者:《唐书》和《杜牧年谱》均没有杜牧到过汾阳一带的记载。汾阳说者举杜牧《并州道中》一诗为证,但贵池说者认为该诗并不可靠。如果再深入一步探究,《并州道中》见于杜牧《樊川别集》,而《樊川诗集》、《别集》和《全唐诗》却都没有收录《清明》一诗。所以,难免有人怀疑此诗是否真系杜牧所作。
在没有更可靠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姑且将《清明》当做杜牧之作来读,但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杏花村”三字除杜牧诗外,还见于唐时其他诗人诗中。许浑《下第归蒲城墅居》有句云:“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薛能《春日北归舟中有怀》有句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温庭筠《与友人别》有句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代大诗人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也有句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因为朱陈村在徐州,所以又有人欲以此来证明杜牧所说的“杏花村”在徐州。其实,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并不是村名,而是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我们如果多读一些古典诗词就可以发现,古代诗人作诗对于如村名、山名之类的地名,诗题和序中一般实用其名,而诗句中却少实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点来代替。我们假设那个有酒肆的村庄叫“北辛村”,杜牧诗句如果作“牧童遥指北辛村”便显呆板无味,而作“杏花村”则景象明媚、意境顿出。此即古人常说的诗贵含蓄、忌直白,亦即今人所谓意象须佳。杜牧的《清明》诗与许浑、温庭筠等人诗,因为均是春日之作,其时杏花正开,所以多与杨柳对举,指开有杏花的村庄为“杏花村”。宋代词人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之“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王沂孙《一萼红》之“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显然均指杏花盛开的村庄。与“杏花村”用法相类者,是“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陆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又《夜行宿湖头寺》:“卧载篮舆黄叶村,疏钟杳杳隔溪闻。”清代敦诚《寄怀曹雪芹》:“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还有“绿杨村”。如李商隐《越燕二首》:“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雍陶《塞路初晴》:“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诗人并不是说某村庄之名为“黄叶村”、“绿杨村”,而是以所见之景言之。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如顾况《听山鹧鸪》:“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李商隐《赠从兄阆之》:“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来鹄《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翁洮《和方干题李频庄》:“海气暗蒸莲叶沼,山光晴逗苇花村。”方干《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平明疏磬白云寺,遥夜孤砧红叶村。”此外,还有“桃杏村”、“橘柚村”、“薜荔村”、“苎萝村”等。更多见的是“夕阳村”,指夕阳下的村庄,而绝不是说那个村子叫“夕阳村”。诗人作诗的这种手法或曰习惯至今亦然,如海南诗人周济夫便曾以“楝花村”指其家所在的加道村。
由上述可知,杜牧若深秋时节重经作《清明》诗之地并又有诗,则前曾沽酒的那个村庄便不再是“杏花村”,而为“黄叶村”或“菊花村”了。明乎此,便知道杜牧所说的“杏花村”与地名并无关系。
不论汾阳、贵池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作为文化开发或商业宣传而借杜牧“杏花村”一用,如杏花村汾酒集团早已将牧童杏花作为汾酒商标;20多年前贵池县政府也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构想,都无不可,但大可不必为一并非村名的“杏花村”而徒费笔墨、交争不已。
(作者:马斗全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