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故居在杞县圉镇镇政府西100米处,蔡伯喈街北,已无房屋,只有一个矮墙环绕的小院。院内有一土井,现已干涸,传为蔡邕汲水处。蔡邕墓在圉镇东北蔡丘屯村,墓原高4尺许,直径约6尺。墓前有一石碑,其碑高6尺,宽2.6尺,上刻“汉蔡中郎之墓”,为清代大书法家阮元手笔。
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最初为司徒桥玄属下的一个小官,出补平河长。东汉灵帝时,召任郎中,校书于东汉国家图书馆——东观,升迁为议郎。后因弹劾宦官,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里,亡命江湖十余载。献帝时,董卓专权,强令蔡邕入都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迁都长安后,封高阳乡侯。董卓遭诛后,他亦被捕,死于狱中。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为蔡中郎。其女蔡文姬亦为东汉末年的大才女,有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世。
蔡邕以隶书闻名于世,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诏蔡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蔡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