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开封的鸡坑(上)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3 14:55: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开封这八朝古都之地,养斗鸡、玩斗鸡、观斗鸡的人不是小众。外地一般把举行斗鸡打斗的场所称为斗鸡房、斗鸡场、斗鸡台……开封人则称之为斗鸡坑,简称鸡坑。见识过鸡坑的朋友,大多会有较深的印象。透过开封市井这一独特的休闲娱乐舞台,人们不但能享受到难得的一种刺激和乐趣,还会体味到自然与社会的一些世理和法则。
开封斗鸡
历史久远中原一宝
要说开封的鸡坑,当然还得先说说闻名海内外的开封斗鸡,它是中原一宝,也是中国一绝。
开封斗鸡历史久远,自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年轻时喜爱斗鸡,创中原斗鸡之鼻祖算起,已有4000年的历史。这个人们认知的历史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有文字记载的可以断定的显性历史,一是没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可以推断的隐性历史。开封斗鸡的悠久历史,其宋元明清民国部分属于前者,其宋前史部分应该属于后者。此外,开封人似乎有一个认知历史的思维定式,常将一种传统风俗的起源,一些历史文化成果的根脉,都追溯到北宋一朝。开封人之所以有如此思维之定式,确确实实是因为中华文明中的北宋东京元素俯拾即是。但是,例外也为数极多。像斗鸡这一中华古老的休闲娱乐活动,虽然在中原正是于北宋一代进入一个新的全盛时期,《东京梦华录》中就有点滴笔墨记载,但是斗鸡在全国,乃至在开封本地都是一个更为古老的社会习俗。
从原鸡中天性爱斗的雄鸡,到从一般的家鸡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专司打斗的斗鸡品种,而且要不断地改良,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演化历程。由于开封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使我们的先人在鸡类饲养方面起步较早,繁殖培育诸项水平也较为先进,这其中就应包括斗鸡的培育。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证明,这个漫长演化历程的起点,最晚也要在6000多年之前。中原斗鸡——开封斗鸡的历史距今应为4000年,而不是过去常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2000年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开封的建城、建都时间都应该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这一结论已为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年会所确认。这不是个古都增加一朝、建城史前推1000多年的简单问题,其所产生的文化效应难以估量。由于历史主轴的延长,在文化表述的坐标中,一种社会活动的文化比较、文化反思将会更加丰富多彩。由此看来,怎样准确地认识中原斗鸡、评说开封斗鸡以及其活动的起始点在何时,人们应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
经过数千年的选种培育,开封的斗鸡品种古老而珍贵,品种极优。开封斗鸡打斗意识强烈、斗志顽强、斗技高超,既能打又能挨,至死不败走,有武士之勇气、壮士之气概。在1999年泰国举行的世界斗鸡大赛中,开封斗鸡曾一举获得重量级冠军。中原一带的斗鸡,追根溯源大多出自开封斗鸡。从古至今开封的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开封这一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始终保持着惯有的古都情调、王朝遗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都来汴摄制过有关专题节目,传媒界常把开封斗鸡称之为“中原一宝”、“中国一绝”。
里城鸡坑
清朝八旗历史之镜
里城是前清到民国初期开封城里的满语俗称,而非北宋开封东京城的皇城、里城、外城中的里城。现在的开封已找不到里城的踪影,只是作为地片名和街道名称存在。里城的前身是清朝八旗军在开封的驻防地,位于龙亭之后,北倚城墙,当时筑有近丈高的土城墙,东、南、西三个方向开有城门,东门外广场即设有远近闻名的里城斗鸡坑,影响很大,为近现代老开封人口碑所传,被众多相关文章所记载,使里城斗鸡坑和鸡坑之称谓广泛在开封一带流传开来。之所以称为“坑”者,不少记述开封斗鸡的文章都说“是因斗鸡场地低于四周而得名”。因由不错,只是解释得过于简单,容易使人茫然,仍不解其所以然。
其实鸡坑的由来和开封城内的地形地貌不无关系,历史上最近最大的两次黄河洪水进城,一次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次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两次淹没开封的洪水退后,开封城内留下了众多大大小小的水坑洼地,这一地貌特征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南门、西南城坡、龙亭后北城墙里、东城墙内沿线还十分明显。里城鸡坑所处的位置正是大坑小坑广布之处,这是其一。其二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皇直接统辖的八旗军近千人进驻旗营镇守开封,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这里的八旗军由三年换防制改为定防。由此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里城鸡坑的起始时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记史指标。首先,里城未筑建之前,在此设鸡坑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其次,八旗军进驻开封始建里城至三年换防制改为定防制之前有很小的可能,因八旗军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始,虽一直恪守“祖宗成法”实行兵民合一,但由于三年一换防,流动性大,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斗鸡坑不太容易。最后,可能性极大的就是实行定防制之后,在乾隆年间,长期驻守里城的八旗军官兵及家属陆续带来的精良斗鸡与开封北头明周王府留传下来的良种斗鸡不期而遇,双方斗鸡的场地当然选择在距军民皆近的地方比较合适,里城东门外的斗鸡坑便应运而生。其三是里城东门外的广场地,有不少黄河洪水退后留下的大坑小洼,加上在开封观斗鸡早就是个十分招人的活动,观者甚多,主办者就借地势,选择了四周是斜坡,中间是坑凹的一处圆坑之地作为斗鸡的场所。圆坑四周的斜坡成了观众的“梯形看台”,坑底处土松适中画圈为牢是斗鸡厮杀的战场,这鸡坑是何等自然而又如意的选择啊,也真是爱玩的开封人聪明之所在。其四,坑在开封人的口中没有语言习惯障碍,包府坑、龙亭坑、徐府坑……“坑”字一直存在于开封人的地名称谓中,把处在坑里的斗鸡场地称之为鸡坑、斗鸡坑也就自然而然了。
开封民间的斗鸡活动由来已久,之所以到清朝及民国初年又达到一个盛期,里城鸡坑的出现作为一个盛期的标志被记录下来,不能不说确实与清朝八旗的盛衰有关。
八旗军进驻开封,从三年换防到长期定防正值清朝康乾盛世之时,作为河南省府、八朝古都开封,其市井之中从民间到上层,养鸟、养鸽、养金鱼和斗鸡、斗蟋蟀、斗鹌鹑之休闲娱乐活动传承不断,这和北京城的皇亲贵胄、八旗子弟、市井百姓的喜爱如出一辙。里城八旗军中的斗鸡爱好者和开封本地的斗鸡爱好者那是棋逢对手、路遇知音。可以推断,设在里城东门前的斗鸡坑,十有八九得到了里城八旗军中最高首长的批准,首长大人本身说不定就是一位玩斗鸡的高手,不然怎么可能让鸡坑就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呢?其实此时,进入和平时期不久的八旗军仍不废骑射、士气尚存,对八旗子弟也有着十分严格的挑甲制度。既然眼下无战事,时不时搞搞斗鸡打斗也是军中之乐,还能提振精神,而与地方斗鸡的比赛,那还真是联络军地感情的一种军民联欢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里城斗鸡坑日益热闹非凡,每逢农历正月初二、二月初二、清明节等习俗斗鸡时节,鸡坑俨然一个大庙会,做小生意的、卖小吃的、起雀的、剃头的也云集赶来。里城的八旗官兵、旗人贵族,开封城内外的各色人等都纷纷欢聚于此。里城鸡坑里里外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赶庙会一般热闹。这时的鸡坑成了天下太平背景下,不同阶层人士融汇的一个社会场所,也算康乾盛世在开封的一个缩影。
清王朝的覆灭,从北京到开封,八旗子弟的提笼架鸟、斗鸡走狗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完全成了玩物丧志、贪图享受从而丢掉江山的一项具体的恶行。中国传统的反斗鸡情结也膨胀到了极点。
里城的八旗军在民国成立后又苟延残喘10年,直到1922年10月冯玉祥将军主豫遣散旗营前,他们的粮饷俸禄一直按民国临时共和政府的“优待条件”全部供给。据说除北京外,地方各处旗兵唯独开封如此,也因此故吧,里城的鸡坑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很久时间。
鸡坑规矩
阳刚气概王朝遗风
里城当年的鸡坑,我们虽然现在看不到了,但它所形成的许多规矩却被沿袭下来。开封地方史志编委会编辑的“开封方志丛书之三”《开封民俗》一书中,收录有高秀峰先生的《开封斗鸡》一文,内有关于里城鸡坑各种规矩较为详实的记载,很有意思。比如有一条鸡坑的观战规矩就十分让人吃惊:不论坑里两只斗鸡打斗得多么精彩激烈,不论观斗者和鸡主人是否下有赌注挂有彩头,鸡坑之内皆不准拍手叫好、不允许大声喝彩,以免引起纠纷。笔者这十几年观看过范庄煤场、清明上河园、阳光湖东岸等多处鸡坑的斗鸡赛,果不其然,虽不像过去那样鸦雀无声,但观众的情绪相对都较为平静,其中看清明上河园的两场斗鸡表演,一场尚好,一场大概因外地游客大多不懂开封斗鸡的规矩而有些冲动,可鸡主仍然沉默无声,只在左右观察自己斗鸡的战斗状态。说起开封鸡坑如此“惊人平静”的观斗规矩,不免让人想起香港跑马场的赛马。那是曾号称为“英皇御准”、有身份的人士参加的大型活动,大概是下有赌注的原因,马一出闸,观众叫号声喧天,全场呐喊声沸腾,输者赢者皆疯狂。和我们开封鸡坑观众的那涵养、平静相比,这一土一洋,文明程度之差异,似乎东西倒置,让人刮目。
斗鸡不是开封独有,也不是中国独有,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张扬雄性特点、阳刚气概的休闲娱乐活动。据说福建漳州有一家斗鸡开发公司,为其优良品种的斗鸡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商标名为“猛男”。这不是戏言,有位哲人说过“斗鸡是人类男子人性的翻版”,而人类的斗鸡活动已远远不是单纯的动物行为,也远远超出了斗鸡所带来的刺激性和观赏性,成为人类男性文化上的性别角色演义,包括行为上的准则、道德上的评判和心理上的追求,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斗鸡文化行时世界。形象地说——在斗鸡娱乐的背景投影上,西方的画面是角斗士、三剑客、十字军,东方的画面是荆轲刺秦王、三英战吕布、南宋岳家军。如果你能真正深入到高境界的斗鸡爱好者之中,便会发现他们赌的其实不是钱,而是技艺、沉着、自尊和看你是男人不是男人。综观开封鸡坑内,玩斗鸡者多爱练武兼爱喝酒、办事守信、为人义气,讲究的就是男人气派、阳刚气概,这可以说是开封鸡坑之主流。
从夏王朝到清王朝,悠悠4000多年,斗鸡活动在开封一直流传至今,里城鸡坑应算是一个顶峰,无论其规模、影响,或是它对开封斗鸡品质的提升,或是它形成、实行的一系列斗鸡的规则,乃至它的鸡坑名称都一直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里城鸡坑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重要人文标志——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在同一鸡坑观看同一场斗鸡赛,旗军与百姓共戏、贵族与平民同乐,使它成为一个不同阶层人士融合的社会活动场所。这一类似现象在中国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中间断发生,也算斗鸡活动难得的一种促进社会平和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汴浚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