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李白和嵩山
李白和嵩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7 17:12:29 来源:登封旅游局 点击次数: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诞生于唐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今中亚一带)。李白是唐代大诗人,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赵翼有“李杜诗篇万口传”之誉。李白的诗歌闪烁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光辉,是屈原之后古典诗歌的一代楷模。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诗歌、裴旻(上日下文)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天下三绝。

 李白一生,和嵩山很有因缘,曾多次到嵩山游历访友。开元十四年,李白离开扬州,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拜访了刺史李邕后,来到了嵩山南麓的汝州,本想到东都洛阳一观东都和嵩山风光,但因囊中羞涩,只好到南阳游历。在南阳结识了诗人崔宗之,崔宗之邀请李白到他的嵩山别业隐居,而胸怀大志的李白没有答应,又一次与嵩山失之交臂。不久李白游历到湖北襄阳,在著名诗人孟浩然处结识了隐居嵩山的著名隐士元丹丘,自此对嵩山十分仰慕。

 开元二十年秋天,年届三十的李白来到了嵩山,尽访嵩山胜迹。吹笙跨鹤的王子晋最使李白神往,但时隔千余年无处寻觅,无奈写下了《感遇》一诗:“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自长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手白云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听说嵩山有个女道士焦炼师,住在少室山下石室中,已经两百多岁了,看起来仅有五六十岁的样子,不食五谷,身轻体健,行走如飞,千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李白就在嵩山到处寻求。一连找了多日,连焦炼师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只好写下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表示甘愿跟她修道学仙的心情。

 然后,李白便往颍阳,到嵩山的余脉紫云山访问故友元丹丘,二人“同衾卧羲皇”,极尽“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的安居之欢。看到元丹丘新卜的别业颍阳山居,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掩映,景色优美,李白心里非常仰慕,真想和元丹丘一块隐居,于是接连写下了《题元丹丘山居》、《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观元丹丘座巫山屏风》、《元丹丘歌》等几首诗。其中《元丹丘歌》最为著名:“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另外,还有《题元丹丘山居》:“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暄,高枕碧霞里。”这两首诗表现了对元丹丘隐居生活的向往,充分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元丹丘还特地请李白将《题元丹丘山居》一诗写成一个大横披,请工匠托裱后悬挂在其山居的草堂壁上。

 李白在《题元丹丘颍阳山居》中,说:“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之子俣逸趣,而我饮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鸟,指衣栖汉喷。”这里不仅描写了丹丘所处的幽美环境和隐居生活,而且表达了他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的亲密友谊。

 这年冬天,李白离开了登封,到了洛阳龙门,在龙门香山寺壁上留下了《梁甫吟》一诗。在洛阳盘桓至春天的李白在一个月夜听到了有人吹奏玉笛《折杨柳》,这激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折杨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于是便起程回到了安陆家中。这一次,李白在嵩山地区呆了将近半年时间。

 五年之后,李白从太原元演处回到了洛阳。元演的父亲是太原府尹,临行前,除送给李白一大笔盘缠外,还送了一领价值千金的狐裘和一匹五花马。在洛阳遇到了从蜀中访道回来的元丹丘,元丹丘邀李白到他的颍阳山居小住,李白因想念女儿而婉拒。分手第二天,已回到颍阳的元丹丘又派人送信来,信后还附有岑勋的一首诗,诗中说渴慕已久,机会难得,已置酒相待,因此请李白务必到颍阳山居。于是李白便第二次来到了嵩山。而正是这一次,李白在嵩山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将进酒》。

 颍阳山居,李白是故地重游,和岑勋虽是初次会面,但彼此因元丹丘也神交已久。一天,三人一齐游览了嵩山紫云山,遥望黄河,蜿蜒东来,好像自天而降,东都洛阳也尽收眼底。回到山居时,月亮已出来了,他们一边在院中开怀畅饮,一边高谈阔论。最后谈到写诗,岑勋求和,李白马上就写了一首《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自比为黄鹤,在“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中,李白又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斤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诗借酒浇愁,表达了虽生逢盛世,但怀才不遇的压抑心情。住了一段时间后,李白告别他们二人回家,并写下《颍阳别元丹丘》一诗。

 除此之外,李白还有一次和嵩山的约会。李白后来云游庐山、霍山一带,元丹丘又从嵩山发来邀请,李白这一次本下定决心“举家就之”、“长往不返”,因此写下了《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但从手头资料上看,没能找到李白重游嵩山的记载。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有关元丹丘的就有十多首,不仅表现了他们真挚的友谊,而且反映了他积极入世,时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不忘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和傲岸不羁、蔑视豪权、追求美好的理想。李白与嵩山有关的诗歌还有很多,像《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送杨山人归嵩山》、《嵩山采菖蒲者》、《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赠卢征君昆弟》、《口号赠卢征君鸿》、《酬崔五郎中》、《奔亡道中二首》等。他甚而将嵩山作为家乡看待,他在《送杨山人归嵩山》中说:“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现在,登嵩山峻极峰的途中,中岳行宫西南峭壁上刻有李白的《赠嵩山焦炼师》一诗。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