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庄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2011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位于安阳西22.5公里 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造了有四十多年,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有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中区四路,南区一路。大部分为四个四合院一路,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中区最东面一路是家庙区,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的一路亦为一组九门相照的建筑。屋顶多为硬山顶,悬山次之。三区共有门厅堂廊409间,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5,000多平方米。配套建筑设施有“马氏义庄”,庄北、中、南三座花园及马厩、柴草库、仓库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米以上。整个庄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州大地为数甚少的封建官僚大型府第”。
庄园的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他为官30多年里,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的信赖,老百姓称他“马青天”,清廷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长子马吉森,清廷翰林院侍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煤矿(现属邯郸),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
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提学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三女马青霞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随其兄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游学。在日本她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资助同盟会河南分会创办革命刊物《河南》杂志。在东京创办了《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辛亥革命爆发后,马青霞资助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张钟端策动起义。1921年被河南各界公推为河南民捐事务所总理,并被举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为了推动我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她创办了河南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还资助了省城中州女学堂和北京女子法政学校等。辛亥革命前后,她曾被聘为北京女子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1931年马青霞亲赴上海,两次拜见孙中山,愿将全部家产捐献,作为修建铁路之费用。孙中山亲题“巾帼英雄”“天下为公”匾文赠之。被世人誉为“南有秋瑾,北有青霞”。
马氏庄园里居住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也发生过很多历史事件。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在途径彰德府(今安阳)时,作为护国大臣之一马丕瑶之子马吉樟奏请慈禧太后及光绪帝到他家马氏庄园歇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念其父马丕瑶为朝廷鞠躬尽瘁,政绩卓越,遂欣然准奏,到马氏庄园落驾下榻。至今还保留着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歇息过的龙床。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兵晋东南上党地区,进驻马氏庄园西院。当时刘伯承司令员住院西屋,邓小平政委住院东屋。堂屋为司令部。6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毛泽东主席的三点重要指示,进一步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军队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慑南京的作战任务。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黄河防线,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庄园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仍使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庄园的主人马丕瑶与他的子女们的事迹更令人赞叹不已。我们抢救、保护这个“中州大地为数甚少的封建官僚大型府第”,把它“恢复原貌”,使之成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基地,作为研究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发展状况的展馆,一方面因为马氏家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另一方面因为马氏庄园蕴含着华夏民族丰厚的优秀文化。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