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省西平县)人,故里在棠溪河畔、九女山南侧的韩宅坡。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
韩非是韩国贵族公子,先天口吃,不善言谈,但文章写得很好。曾和李斯(即后来的秦皇丞相)一起师从荀子。
韩非的一生,正处于韩国遭受强邻侵凌,濒于危亡之际。当时的韩王懦弱无能,阿谀外强,唯大国马首是瞻。目睹时弊,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昏庸无道的韩王根本不予理睬。韩非退而发愤著书立说,写出了《说难》、《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十余万言,从理论上阐发革新政治的重要性,表达了他治国安邦的见解。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赢政十分钦佩,感叹道: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与其交友畅谈,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为了尽快得到韩非,秦王干脆发兵攻打韩国,逼迫韩王派出使节来秦国谈判,而且指明要韩非出任使节。韩王在秦王赢政的巨大压力下,只好派韩非出使秦国,希望借助韩非的游说,缓和一下秦军的攻势,让韩国透一口气。
秦王召集百官,隆重接受了韩非呈上的国书,更以国宴招待。宴毕,秦王待群臣散去,单独在南书房与韩非促膝长谈。不久,姚贾等人向秦王进言,称韩非是是韩王派来的奸细,意在探听情报,挑拨是非,劝秦王趁早除掉韩非,免遭后患。秦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令狱吏去惩治韩非。韩非想向秦王申诉,但未能如愿。后来,秦王在韩非问题上有所醒悟,派人去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韩非已死在云阳狱中了。
韩非虽然死了,但他提出的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被继承下来。秦王统一中国后,以法治国,对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及至当代,仍具有借鉴意义。
韩非在写作上的特点是犀利峻峭,鞭辟入里,无所顾忌,论证严谨。韩非关于“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的论点以及“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隽永的哲理,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库中的珍品,而且早已成为老幼皆知、流传极广的成语。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