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中华第一相——秦丞李斯
中华第一相——秦丞李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8/6 8:32:0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中华第一相——秦丞李斯

    李斯(前280—前208),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出身于闾巷布衣,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青年时期做过上蔡郡的小吏。公务之暇,李斯常牵着大黄狗出上蔡东门逐狡兔。不甘平庸的李斯跟随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以后西入秦国做事。最初为吕不韦舍人,后又被任命负责保卫宫庭,得见秦王政,于是写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成就帝王大业,实现“天下一统”,秦王欣然接受,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听信谗言,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在被逐途中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力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李斯官为廷尉,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谋略,佐助秦王政用十年时间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政为“始皇帝”,李斯为丞相,后人尊称“千古一相”。在辅佐秦始皇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消除诸侯分裂割据的隐忧。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乡。这一制度被长期沿用。 

    针对过去诸侯国语言、文字差异很大的现状,李斯提出了统一文字的主张和实施方案,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在此基础上,李斯把统一事业推广到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李斯辅助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大量焚毁《诗》、《书》、《礼》等百家著述,禁止私学,企望天下定于一尊。但事与愿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在文学方面,李斯所著《谏逐客书》文辞瑰丽、鞭辟入里,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篇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对汉赋的兴起有重大影响。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把自撰的小篆体《仓颉篇》作为推行标准文字的范本,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鲁迅称赞李斯在文字方面“有殊勋”。秦始皇四方出巡,刻石勒碑,其铭文均出自李斯之手,例如峄山刻石、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被后人尊为“传国之伟宝,百世之法式”,对汉晋石刻具有很大影响。中国历史博物馆今藏有李斯书琅琊刻石。山东泰山岱庙存有李斯篆书秦二世诏书刻石残片。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刻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合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告李斯长子李由与陈胜有书信来往,妄加“通盗”的罪名,于公元前208年将李斯拘捕下狱,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夷三族。 

    “秦丞相李斯之墓”位于今上蔡蔡国故城西南部、李斯楼东南角。唐朝诗人胡曾、宋朝诗人刘敞等凭吊李斯墓,都曾留下诗章,对李斯的一生给予评说,颇耐人寻味。

(作者:单冰冰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牟地名沿革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