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千年包公
千年包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8/2 10:14: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反贪除恶,是包拯一生中最为后人敬佩的品质。在其二十多年任职期间,共写了187篇《奏议》,指名道姓点了61名官员,除掉了9个“贪官”、7个“恶官”、13个“庸官”及18个“昏官”。这些官员全是皇亲国戚或皇帝的亲信,但包拯就敢为了弹劾掉一个个比自己官职虎要高的贪官,甚至连奏多本,如6次弹劾张 佐,7次弹劾王逵,次次都惊心动魄、轰动全国。

    包拯字希仁,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于庐州合肥县,就是现在的合肥市肥东县包村。 公元1027年,29岁的包拯因考中一甲进士,被授官为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今江西南城)。

    一夜之间,包拯不仅成了轰动家乡的名人,也为自己今后的仕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然而,包拯的父母却不愿跟着儿子远离家乡,他们深知儿子取得官位的不易,曾多次劝儿子赶快赴任。

    面对仕途和亲情,包拯陷入了两难。犹豫徘徊后,包拯做出了一个让人们大为震惊的决定:辞去官位,屏居乡里,奉养双亲。从辞官到再次赴任,整整10年的时间。

    宋朝用人,十分重视官员的品德修养。无论是谁,稍有生活细节问题,就会引起其他官员的弹劾。但对忠、孝集于一身的包拯来说,在道德品质上则是无可挑剔的,尽管忌恨他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私敌,这也许就是包拯不断谴责皇帝仍能步步高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孝10年间,包拯都做了些什么?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他重登仕途时的一首励志诗中可以看出,他在侍奉双亲的同时,仍在孜孜不倦的研读经史,在认真自觉的修身养性,在苦苦探索治国安民之道。诗言志,他的诗是这样写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遣训,毋贻来者羞。

    从包拯39岁正式登上仕途,到他64岁死于任上,共为官从政25年。 无论是外任,还是在朝;无论是做州县的小官,还是居于副宰相的高位,包拯都把励志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宋仁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个皇帝。

    张贵妃是宋仁宗的初恋情人,入宫不久就赢得了不是皇后胜似皇后的地位。张贵妃有一位伯父叫张尧佐,因张贵妃无父,于是,她为自己的伯父谋得了重要的职务。但张尧佐却是一个既无才又贪婪的庸官,在其被任命为三司使后,包拯和谏官唐介、陈旭、吴奎等决定联名上书拿掉张尧佐。迫于压力,宋仁宗将张尧佐略为降级,但不久,又赐给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潍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景灵宫使四项要职。

    诏令一出,舆论哗然。慑于皇威,谁敢反抗?包拯和唐介却在上朝时,当众指责皇帝任命张尧佐不当。面对包拯的振振有词,宋仁宗只好妥协说让张去当节度使,但包拯还是节节相逼,直逼得宋仁宗动了肝火:“节度使粗官,何用争?”包拯则即刻怒目圆睁,言辞更加激烈,以致说着说着,将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

    宋仁宗回宫后,张贵妃赶快去问结果,没想到,一向对其宠爱有加的宋仁宗却用袍袖擦着脸道:“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此举遭到了张贵妃的埋怨,却没改变宋仁宗对包拯的信任,参与此次延争的台谏官既未遭到报复,且还陆续被宋仁宗委以重任。

    公元1062年,64岁的包拯因病在开封逝世。包拯去世后,宋仁宗悲痛不已,为此停止办公,缀朝一日,亲自赶到包拯家中吊唁。

(作者:李新叶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